【第十一批·综合篇】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强化“四个三”举措,助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7-10 11:04:29 编辑:王露 点击:
近年来,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理念,强化“四个三”举措,一体推进市场、政务、金融、法治等四个环境持续优化,取得明显成效。
突出“三化”,打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企业开办便捷化。推行企业开办“马上办”服务,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个环节,最快0.5个工作日,为新企业免费提供印章,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企业注册登记“零见面”及“一趟不用跑”。二是市场培育精准化。建立“个转企”重点培育库,印发《宜宾市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若干政策措施》《宜宾市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023年,全市完成“升规入统”220户,已实现“个转企”2913户,其中,公司制企业425户。三是联企服务常态化。组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和23个产业专班,重点服务3000余户“四上”企业,全覆盖服务“四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着力解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融资、用电用能等方面的问题。今年以来,已推动四川东磁年产20GW新型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等69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
注重“三实”,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一是落实综窗改革。市县两级实行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分领域综合窗口+无差别综合窗口模式”,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推行“全岗通”模式,即所有工作人员均能办理全部村级便民服务事项。目前,市本级83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综窗办理。二是做实“一件事一次办”。成立“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推进专项协调组,强力推进13项国家重点“一件事”和47项四川省自行拓展“一件事”落地应用。三是抓实“跨区域通办”。与川南五市建立政务服务合作机制,三江新区与重庆市两江新区建立政务合作、干部互派工作机制。
坚持“三优”,打造助企惠企的金融环境。
一是做优金融服务。制发《民营企业贷款贴息办法》,2019—2022年,已为366户民营企业发放贴息资金8719.66万元,撬动贷款超80亿元。在全省率先设立资本金1800万元的专门担保产品“支个保”,有效解决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二是做优减税降费。建立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会商机制,畅通退税资金拨付、退付通道,确保及时安全退还到位。三是做优银政担企。搭建“银政担企”产融对接平台,成功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积极推广“制惠贷”“园保贷”“税电指数贷”等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企业融资路径。2022年,全市5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共为2008户市场主体新增提供26.72亿元融资担保贷款服务。
立足“三高”,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高水平提升法务服务。打造全省第二个、川南首个高能级法律产业集聚区——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同时,建设“智慧法务”平台,引入全市89家法律服务机构、922家企业、10家在宜高校线上入驻,线上线下联动,打造一站式、全链条法律服务综合体。二是高效率化解矛盾纠纷。创新“商会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为民营经济纠纷提供快立、快审、快执“三快”服务和24小时诉讼服务,执行合同解决商业纠纷耗时从82.7天减少至30.4天。三是高质量推动破产办理。创新建设“宜破通”系统,推进破产审判“繁简分流”,加速破产企业清退。2022年,全市简易审理案件占实体审结破产案件比例为38.5%。
据了解,截至2023年8月底,宜宾市新增市场主体8.08万户、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103.51%;全市办理“川渝通办”1.39万件、“省内通办”35.82万件、“西南地区通办”事项1.6万件;在全省率先设立资本金1800万元专门支持个体工商户的担保产品“支个保”,已为644户个体工商户提供担保贷款3.02亿元,稳定就业岗位3968个;全市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05亿元,惠及纳税人53万余户次。法务区正式启动以来,接受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咨询3万余件次,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咨询200余件次,帮助解决企业需求7500余件次,化解企业纠纷300余件,涉及标的近10亿元。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三化”建设,1—8月,全市共计办理“川渝通办”1.39万件、“省内通办”35.82万件,“西南地区通办”事项1.6万件。在全省率先设立资本金1800万元专门支持个体工商户的担保产品“支个保”,截至8月底,已为644户个体工商户提供担保贷款3.02亿元,稳定就业岗位3968个,为夯实民营经济底部基础作出积极贡献。2023年上半年,全市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05亿元,惠及纳税人53万余户次。法务区正式启动以来,接受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咨询3万余件次,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咨询200余件次,帮助解决企业需求7500余件次,化解企业纠纷300余件,涉及标的近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