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大匠——刘时勇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9-30 15:18:26编辑:刘婷婷
“大国工匠”刘时勇:造机三十年 较真0.02毫米 
一架飞机的装配零件通过螺丝钉穿过这些孔径铆接在一起,这样的孔径需要数万个。每个孔径的大小误差必须控制在0.02毫米内。
0.02毫米,绣花针的三十分之一,头发丝的三分之一。这项工作只能靠铆装钳工用铆枪一个一个地打,而拥有这门堪比刺绣手艺的竟是一位大老爷们。
他叫刘时勇,1988年幸运之神垂青,出身农村的他抓住了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机会,进入成飞集团。
刘时勇:“刚开始练打孔的时候,始终那个垂直度是打不直的。经过了很多方法,通过不断地摸索,还要通过不断地练习,重复地一直练。在实际(情况)中孔大小不一的话,(就会对)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你不要看这些小小的孔径,这都关系到一个飞机的安全。”
在反复的划线、钻孔和铆枪单调的刺耳声中,在拆卸和铆装的重复过程中,刘时勇很快从一个初级技工成长为高级技师,还发明了“刘氏铆接法”,使凹凸不平的连接件变得平整光滑;牵头为歼10瘦身,把原有框架整体拆除,换上苗条的新框;三十年间解决了60多个技术难点,累计节约成本近3000万元;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十三届航空航天月桂奖“大国工匠奖”,成为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
这么多年,他也慢慢意识到中国航空事业的未来要靠新人,于是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徒弟们。
刘时勇:“本身我们这个工作干起来,就比较枯燥,非常简单的动作,重复地去做。但是呢只要自己亲身体会过,你就知道这个工作有多复杂,而且难度有多大,就是这个技能还是非常难掌握的。”
刘时勇徒弟涂俊成:“师父叮嘱最多的就是干活的时候要严谨,然后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我们干的这个东西,它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然后关系到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任何差错。所以师父随时都在叮嘱我们,打好每一个铆钉,钻好每一个孔。(师父)他的这种精神,他的这种意志力,就是一般人是达不到的。”
大国匠心,航空脊梁。改革开放的宏伟历程伴随着刘时勇成长,他目送过各型号飞机翱翔于蔚蓝天际。
如今,刘时勇的双手堆着厚茧,那是与数以百万个0.02毫米较真留下的印记,更是千万个奋斗在一线的航空人们的缩影,他们夜以继日,传承星火,演绎着“从优秀到卓越、从一花独秀到群星灿烂”的匠心、匠德和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