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改善优化涉企服务,推出19条措施,通过提升企业需求回应时效、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干扰、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举措,强力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
坚持“有需必应”,及时高效回应企业诉求。一是建立企业诉求统一调度管理机制。市、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牵头部门统一办理、转办、督办、反馈企业反映的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和维权事项,负责办理回应情况的跟踪、调度、考评、通报、评估等。各涉企单位负责企业重大诉求的协调、本领域企业诉求数据汇集、分析、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企业诉求的解决方案和处理结果审核把关。二是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进一步建好用好“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书记市长信箱、各级政务(企业)服务中心窗口以及市县企业家微信群等线上线下平台和载体,主动对接企业、全面了解诉求,及时受理解决企业各种合理合法的建议、意见、投诉以及困难和问题。三是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在“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各级政务(企业)服务中心公开发布各级各部门的惠企政策,对普惠政策实行分类梳理和标签化管理,主动精准推送。梳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及办事指南,扩大覆盖面,精准匹配符合政策规定的企业,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政策、资金“送上门”服务。
坚持“无事不扰”,规范高效对企监管执法。一是推进“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综合检查。推行精准高效执法检查,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格审批、规范行为、全程留痕。拓宽多部门联合监管覆盖面,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检查结果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共享共用。二是强化智慧监管。构建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共享、监管结果可追溯的智慧监管体系,运用远程监管、无感监管等手段,减少涉企实地检查频次。未经批准不得强制要求企业参加对企业发展无益的考评、评比、排名、创建等,不得随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三是推行行政柔性执法。推动市场监管、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涉企行政执法部门出台《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涉企一般违法行为从轻行政处罚清单》《涉企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清单》“三张清单”,并动态调整,及时向企业公开。四是建立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除危化品、特种设备、疫苗等特殊领域外,实行免检制度,非必要不开展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由企业自行核查、自行整改,建立退出机制,对绵阳市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动态调整。非行政执法检查、调研、会议、评比、考核等需要进驻企业或需要企业配合的事项,按照“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审核把关。五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容错机制。审慎采取限产、停产等应急管理措施。
坚持“闭环管理”,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一是完善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各级各地涉企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企业首席服务官,并确定专人为企业服务专员,联系方式应主动在“绵企通”平台向社会公开并及时更新。在收到企业提出的需求后应按照首问责任制的要求,第一时间主动对接和沟通,了解核实情况,认真研究办理,结果及时回应反馈。二是提供涉企帮办代办服务。统一公开帮办代办事项目录,企业提出帮办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包括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年检年审、资质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需求后,各级政务(企业)服务中心安排专人负责落实。三是鼓励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为企服务。在企业有需要的情况下,鼓励各级领导干部依法依规主动为企业服务,积极参加服务企业的相关活动,主要包括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重要客商接待、战略合作、市场开拓、品牌打造、产品推介和其他必要的商务活动。四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两清行动”,发挥“营商环境监测点”作用,深入开展“纪检干部访千企”,推动专项整治,着力破解担当软、态度冷、落实虚、行权乱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据了解,在2019—2022年省评中,连续四年整体表现优秀。2022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已累计召开专题座谈会265场,参会企业4292家,收集问题3496个,已解决3187个。已通过“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公布220条“免申即享”政策,已兑付企业7649家,兑付总金额8275.65万元;平台受理企业诉求3555件,办结3527件,办结率99.2%,企业满意度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