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朱祥勇,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曾任高新区石羊小学副校长、都江堰市崇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新区新科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现任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全国思想道德教育先进个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成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成都市优秀支教校长、高新工匠。四川省首批基础教育名导师工作室成员、四川省首届名师鼎兴工作室成员、成都市政府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委会理事、成都市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高新区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高新区学科带头人。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或获奖文章60余篇,主持课题获得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成都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领衔建设的“百草园中草药工作坊”获教育部一等奖。
校长心语: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就是要育学生、育家长,育教师,核心在于生命的成长。
走进成都高新新华学校,随处可见同学们自主创作的各类成果作品,川剧文化长廊文创作品流光溢彩,智慧农场里瓜果喜人,无土栽培箱里草药飘香,科创展区航模、3D打印作品让人应接不暇。在学校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看来,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正朝着特色化发展迈进。“这是一所建校快八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建章立制基本完善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如何打造其特色,创建自己的品牌,使其获得长久发展”,现任党支部书记、校长朱祥勇说。
学习不辍,思考不止
终身学习的引领者
“一所学校,只有校长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调动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调动学终身学习的能力。”朱祥勇说道。70年代初,朱祥勇生于重庆永川,他的父亲是小学教师。小时候,他看到最多的就是父亲坐在一张陈旧的方桌前备课、看书到深夜的背影,父亲一辈子教了十多届学生,每教一届学生父亲都会拿出一个新的备课本在上面重新备课,多年来,父亲的手写教案都已经快垒起半人高了。小时候他不理解父亲都教了这么多届学生对教材已经倒背如流了,为什么还要重新备课呢?长大了他听到父亲和同事闲聊到“哪一堂课最成功?”父亲笑着说“永远是下一堂课”。正是父亲这种虚怀若谷、不断探索的精神影响着他,后来在他的一生中,不管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是一名校长他都坚持学习更新自我。
早晨8:00早读前,下午下班18:00后,老师们会在学校教师群、教研群,课题组群,班主任群看到朱祥勇转发的各种学习文章,各种线上培训链接,这时,老师们就知道校长又开始学习了。受父亲影响,朱祥勇一直酷爱阅读,就算再忙,他都坚持早晚读,他带着老师、学生正在进行一个读书打卡项目——3x时光成长计划,每天200字去发现、实现、呈现。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已经坚持400多天,去年还整理出了学生们打卡的教材。
中小学生都害怕作文课,学习的游戏化很可能是未来学校课程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通过游戏来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朱祥勇带领了一批热爱写作的老师开发游戏作文,走进新华的作文课,孩子们玩“罗老师会听字”,“新编击鼓传花”,“狐假虎威”等游戏,在欢声笑语中一篇篇生动的作文就完成了。在朱祥勇的倡导之下,老师们在尊重教材能力序列的基础上,已开发了几十个游戏体验的作文活动,让孩子们玩得好,写得好。
从管理到治理
让人人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校长所管理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我认为每一所学校都应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这是融创教育下新华学校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无论是面对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在成都高新新科学校任校长开始,我就开始思考使学校的管理机制由以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过渡到扁平管理,让每个人成为学校治理的‘先生’,让每个人有责任和担当。”
2020年,10月13日,新华学校“新家长研修院”启动仪式在学校体育馆举行。通过划分“三段”,兼顾“双线”,着力“三式”,“二级六会”治理结构让家校社企四维发力,重构站位更高、视野更广、格局更大的育人治理体系。
在新华的食堂,可以看到佩戴徽章的节粮员管理食堂光盘行动;在农场,能看到护绿员在精心管理植物,组织学生参加田间劳动;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能看到卫生员在认真组织值日生打扫教室,检查个人卫生,宣讲卫生健康知识。此外还有图书员、节能员、行规员等十大员学校实践岗位,他们都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而设置的岗位。
朱祥勇说在融创视野下,一切可以育人的要素皆可成为学校治理所用,学生、教师、领导、家长、社会都是学校治理的主角,课堂、教室、家庭、社区、社会都是学校治理的空间;课本、活动、生活都是治理的主题。
从学力课程到融创课程
从育分到育人的课程建设
十五年前,朱祥勇在新科学校就开始建设“学力课程”,变革传统课堂,改革教学模式,着力课堂“内驱力、构建力、实践力、整合力”的“四力”培育与训练,彰显生命个性,释放生命潜能。
朱祥勇来到新华学校就着力实践和落实“五育并举”。“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区域要求,我们的课程都必须从零碎走向融合,课程结构从单一走向综合。”他一直在思考研究学校课程的整合问题,为了能够精准地进行改革,他不断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出“融合创生 协调发展”的课程目标,聚焦学生发展的“一核三力”,构建基础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多元化、探究课程自主化,与国家课程融合、与校本课程贯通、与学校特色结合的“新华人”课程体系。
“不管是‘三力’课程还是‘融创’课程,其实我一直思考的是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高阶发展、持续发展如何得到支撑。”从人才创新培养的角度出发,朱祥勇在新华学校大胆实施课堂改革。
将融创课堂落地是“三三三学历单”。朱祥勇说“三三三学历单”是以学生视角编写的导学单,是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体现。“三三学历单”注重问题分层设计,难易有别,练习方式多样,注重学生能力、品格、思维培养。通过三三学历单把“狂轰乱炸”的作业变到“精准定位”,把“反复操练”变为“吸收内化”,把“散点练习”变为“结构构建”,把“枯燥无味”变为“丰富有趣”,把“书上知识”变为“身边知识”。
融创课程还特别强调跨界课堂的建设,在新华“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不是一句戏言。体育课堂不仅教数学还教川剧、语文、历史。在最初,朱祥勇受到很多老师和社会人士的质疑,他们认为这是搞噱头,“但是我始终坚信学生是人,他的生活是完整的,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活是不分科的,我们培养学生是为了他将来能够进入社会生活,走向创生。”
从生涯教育到成长指导
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奠基
“生有涯而学无涯”是智慧,“学有涯而生无涯”是现实。在十多年前,很多高中学校都还没有开始探索生涯教育的时候,朱祥勇就在所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小学开始探索生涯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提升对自己、学业、职业的认识,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技能,教会学生作出人生选择。
“物质生活越来越充盈,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合群、孤僻、不知与人如何交往,这些都是社会情感缺失的表现,这对孩子的影响远比分数重要”,2019年,朱祥勇在生涯的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生指导的内容,立项省级课题《九年一贯学生成长指导课程实践研究》,从品格、生涯、学业、心理全方位进行指导、在班主任管理制度之下,创造性的实施了“全员导师制”,全体教师都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一个老师对接三到五个学生,从学生一年级入校到九年级离校,全程跟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地解决学生“学习力”“发展力”“实践力”方面面临的困难。
从七彩评价到“三力”画像
帮助孩子打破人生的天花板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天花板,我们的孩子往往在分数的天花板面前止步不前,也不知道将来该如何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教育不能够只盯着眼前,或者仅仅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发展。因此我在当校长的过程中一直试图要帮助孩子打破这些天花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幸福。”基于这样的认识,十年前在新科学校的时候,朱祥勇就开始探索综合评价,构建起“七彩之星”学生评价体系,即“单彩”“三彩”“五彩”“七彩”。每项设有“单项星”和“综合星”,按时间又有“周之星”“月之星”“年度之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多一个平台,学生就多一个特长”,2019年来到新华,朱祥勇大力发展学校艺术特色和科创教育,体教融合,儿童川剧、数字美术,智慧农场、垃圾分类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多样发展;轮滑冰球、管乐团、啦啦操、川剧、无人机飞行、机器人、跆拳道、足球、网球、合唱、古筝、数字美术、创意画、装饰画、科创、心理等特色城市少年宫课程……孩子们在活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快乐学习、大胆分享、健康成长。
2022年,新华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新华大脑评价体系,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来全面了解一个学生,探索数字化时代更多元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逐渐形成新华学子“三力”成长模型。“三力”即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力和实践力,是学生在夯实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后,更高层次的素养培养。其中学习力包含发现、思考、整合;发展力包含品格、规划和合作;实践力包含行动、审美和创造。多力并进,让孩子在新华学校不仅能够获得知识的增长,还能在个性特长、自主学习、合作创造等方面得到充分的舒展,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从苹果教师到领雁教师
悉心打造教师团队
融创课堂的推进,学生成长的深度指导,最离不开的就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团队。“都说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我觉得一群好教师更能成就一所好学校”,朱祥勇说。在新科学校任校长时,新科刚建校,加速、优化教师队伍培养,成为了学校发展迫在眉睫的重大难题。对此,朱祥勇提出了学校发展“教师第一”的办学主张。
“我一直认为教师的发展只有差异,没有好坏。差异是一种资源,不是问题,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有发展优势,才能促进教师进一步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朱祥勇提出“人人能发展,个个会发展”的教师发展观,学校采用多把尺子评价教师,让每位教师清楚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在这个层面上,设立了“苹果”系列教师称号。每一类型的苹果都有她的内涵和相应的标准对应的学习课程。
2019年朱祥勇任职新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来到新华,我发现教师队伍很年轻,学校教师一共143名,其中90后的老师有91人,占63%;自聘教师88人,占比61%。”。面对新华学校具体的校情,朱祥勇又开始新的教师培养的新思索。为了让学校教师目光一致,心之所向皆为新华,朱祥勇提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教师发展的文化理念,提出要关注每一个、每一类教师的成长——“万类”;学校为教师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平台和差异发展的路径——“霜天”;希望教师拥有自愿、自主、自省的选择权利,具备自觉、自为的理性行动能力,达到竞相成长的自由状态——“竞自由”。
春来秋去的大雁在飞行时总是结队为伴,编队飞行的大雁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飞得更远——协同会增加70%的力量,实现1+1>2。朱祥勇受此启发,打造“雁阵式”教师培养模式。梯队分层,对标提升分层探索教师发展,开发了“四向三级”羽翼课程。“四向”是专业型教师、德育型教师、学术型教师、管理型教师四个培养方向:三级是抚翼——展翼——引翼三级课程,对应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三级梯队。三级课程从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四个方面设置,青年教师更侧重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课程的学习,成熟教师更侧重突破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私人订制,定向培养。以此为基础,分层分级建构教师专业能力评价体系。
专家引领方向,骨干以身示范,青年教师是新鲜血液,如果能实现三级跨层,每类老师就可以实现跃层发展,因此在三级梯队的基础上,以项目为驱动,跨层构建“1+1+X”雁阵小分队。“1+1+X”是指1名团队导师,1个种子教师,X指5至6名教师。“1+1+X”组团发展有这样几个特点:价值引领,精神构建;项目驱动,在行动中学习;学·展·评·思融为一体;学术积分,以评促发展。“为了激活老师们内在动力,我们不断创新系统有效的评价体系,为教师建立了电子档案,记录于教师专业成长过程。”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新华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中现有四川省名导师工作室成员1人,成都市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1人,成都市初中校长领航班成员1人,高新区学科带头人4人,高新工匠2人,市区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17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教坛新秀32人。近年来,教师获奖数量和级别逐年攀升,论文论著获奖或发表376项,国家级奖项119项,省级奖项12项,市级奖项150项,区级奖项95项;教学技能获奖375项,国家级88项,省级14项,市级42项,区级231项;教师在区级及以上活动中作经验交流32次,上研究课58次。作为倡导和主持的《融创课堂:重构关系的教学范型》课题荣获四川省政府成果一等奖。
“作为一名校长,要始终心中怀揣学生的成长需求,家长、社会的人才要求,把他们的需求、要求内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追求”,朱祥勇常常对学校干部和老师们说。当校长十多年,他始终立足立德树人的宗旨,不追求时尚、时髦,不迷信名家和书本,不炒作不急功近利,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致力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改革,课堂建设、队伍培养,在时代的浪潮中抵御虚名和浮华的侵蚀,遵循教育的本质,咬定青山,一注百年,坚持正道,始终如一。(吕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