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青少年
谁单方面
复元伙伴:这是我们对话的第二个学校,所以我们的话题第二次从抑郁开始。抑郁对于
祝长水:对,也不对。
去年全国青少年抑郁
对重度的孩子来说,目前能走的途径是医院和心理咨询两个系统。但都是短暂的、短期的手段,远远不够。短期手段是救急,长期手段是长效支持,是改变家源性问题。问题的根源在家庭和学校,医院开不出解决家庭和
当然,想要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有识之士也不少,我觉得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包括你们)的出发点(建立第三方社会长效支持系统)是对的,有这个想法并去行动才是希望所在。
复元伙伴:这是眼前的目标还是将来的希望?
祝长水:既是眼前的目标也是将来的希望。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最后能不能落地。有想法的人很多。作为四川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咨询委员,我对全省的情况了解。以成都市为例,无论是从家庭教育,还是从生涯规划,还是从教育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都在参与。但是我发现想要解决问题是很困难的。
各级代表和委员,也反复调研,最后都是一个落地的问题。要落地,有几个方面需要思考和重视:第一个,是要有很多有识之士站出来,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包括你们在内,包括社会觉醒比较早的一拨人,他们认为这个事情很重要。
第二个,关键还要有推动能力的人去接招,就是有权之士。要能够全力支持,要让想做事的人能放手去做事。比如说成都市,获得总督学支持,就把全市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做了筛查,并且还在成都市建立起三个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江学者工作站。同时成都市还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心理专职教师队伍,通过ABC证来保障。
A证成都市现在都有上百人,B证有几千人,C证是几万人,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四川在全国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而成都在四川来说,又是比较好的。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上一次全省做了一个调研,也令人叹惜。我被抽去调研了比较边远的地方。我发现,很多学校里没有有识之士,即使少数学校有,
成都以外的其他地方是什么情况呢?或许他们听说过心理老师的概念,但心理老师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究竟能够做什么工作?却搞不清楚。不少人是心理
有了队伍关键还要有经费,比如说要做测评,是要涉及经费的。但问题是,有了经费,有了量表就能测出来吗?因为测出来后针对有重大问题的、有偏差的,必须一个一个地去进行甄别。以成都为例,想想看,全市如果按照24.6%要去甄别,上百万的中小学生,几十万人要去甄别,谁能够做到?多长时间能做到?这些东西落实起来是非常艰辛的。这是宏观层面。
微观层面,就学校而言,实际上解决问题,首先是我们的5级防御机制当中的第一级防御机制:是对所有学生的积极发展。我们用发展心理学的原理,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对所有学生的心理维护的覆盖,这一个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这一个,后面的是很难做得动的。
然后第二级才是我们对于有问题的娃娃,给他们团辅,再是对有一些严重问题的娃娃,个别辅导个别咨询。最后是特别严重的娃娃,针对性地对他进行转介治疗,交给更专业的医院。现在好的门诊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挂一个号都很难。即使挂上了号,最后医生是通过开药来解决问题。
开药是
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学生
高中生在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当中,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他遇到的如何跟社会融入、人际关系的问题怎么解决?
从学校的角度,如果有一个比较良好的或者说是能够支撑的心理教师团队,就可能在这些方面给所有学生解惑释疑。
没有一滴雨会认为
是自己造成了洪灾
复元伙伴:早前,青少年抑郁一度引发热议。或因两会代表、委员提案者众多。同时也感受到,从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系统对此的重视。但费解的是,为什么抑郁的势头有增无减?
祝长水: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复杂。可以从三个层面看。
一个是家源性的问题,就是原生家庭问题;一个是师源性的问题,就是学校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问题;一个是社会性的问题,它是几个问题的综合,是现在整个社会转型期的问题的次生灾害,特别是最近两三年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整个对娃娃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因为它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或者根本的一个责任。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讲,因为教育要培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要素,实际上是解决品格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要解决心的问题。心是德的起点,更是品的起点,也是德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一个基础的话,最后娃娃成长起来,它就是一个空心化的问题。所以从这一个问题来讲,靠哪一个系统去解决,都解决不了,它是一个大社会的问题,是一个大系统的问题。这也是国家层面为啥要提高全民族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这也是为啥那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要建立这种学生心理健康的支持体系的问题。
整个社会现在没有建立起比较好的支撑体系,教育系统做了很大的努力,虽然四川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做得非常好,虽然成都在四川做得非常好,但也不能回避这个事实。
抑郁重点在预防
预防的重点是怎么把家长敲醒
刘颖:很多家长都说奇怪了,我小时候也这么长大的,我没什么问题,是现在娃娃心理脆弱。其实是他们不了解00后、10后,不了解现在的环境,不了解社会的背景,所以他们以70后80后的成长模式和教育方式,来要求现在的00后、10后,就是难点。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在办准生证之前能不能搞一个培训学校,培训合格了才当家长。新手上路前都需要严格培训,结婚生子这样的大事居然不用,现在很多人都不具备当合格家长能力!
复元伙伴:你的意思是预防行为应该前置?
刘颖:是的,家长教育要前置,不能把娃娃生出来再说。前置到领准生证。如果这个环节没做好,那就问题产生。首先要解决的是问题父母,解决了问题父母,才能减少问题儿童。天下没有不好的娃娃,只有不好的父母。
复元伙伴:有句话: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还有句话:当一个问题的链条足够长,长到在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链条存在的时候,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可怜还是可恨?
祝长水:一定是可恨。如果家源性的问题解决得很好,往往很难抑郁。家源性问题,医生解决不了,医生开药解决不了创伤,我经常说的是,这个问题医生开不了药。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家长是个什么角色。家长要是半个教育家、半个医生、半个哲学家,当家长是很累的事情。不是一件很轻松简单的事情。得有能力跟一个弱小的生命友好共生,得有能力跟一个很微小的生命去对话和沟通,得有能力跟小不点做朋友。我们很多家长是把小孩当成一个附属品,当成财产和工具,当成控制的对象、把握的对象、设计的对象。
对家长来说,光有学校是不够的,还得有媒体去影响,学校给他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媒体要先把他打醒,第三方社会支持系统再给他释放路径、方法和长期支持。所以,我感到现在努力的方向是,必须媒体、学校、社会,齐头并进,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才可以解决家长问题。
家庭和学校两边相向而行,学校教会学生如何跟家长沟通、如何跟家长相处,而第三方社会系统教会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跟孩子相处,最后才能够解决问题。
学校不能搞成医学模式
复元伙伴:现在学校在对待抑郁等心理问题上,最应该担心什么?
祝长水:最近我跟成都市的心理老师上了一个课,我告诉他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或者说是在这个方面有所涉猎的心理工作者,我担心的就是最后把它搞成了一个医学模式,那就走偏了。
这些年,事情越走越复杂。学校理应是发展模式,而不是医学模式。学校是要用积极心理学的模式和发展心理学的模式去解决问题,不是用医学模式能够解决问题的。医学模式是最后手段,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是用不到的。
学校你的任务就是教育,你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提供身心发展的保障,你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你要去做这个事情,要去对人人,所有学生,同时对特别的学生。特别的学生只是一个方面。所以我觉得现在要想去做这个事情的人确实很多,但是很多人是茫然的,不知怎么下手,不知怎么下口。
没有强大的支持和支撑,没有把有权之士和有识之士、媒体、学校、医院、社区、志愿者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要想把这个事情做成,仅仅用爱心是远远不够的。
复元伙伴:正是如此,包括与你们对话也是一种整合的尝试。既然需要一个整合的力量,能不能不再等,就来敲开这扇门。
祝长水:想过吗?也许走在整合的路上你会举步维艰,为什么?因为你会遇到太多比解决问题本身更大的问题。
复元伙伴:想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信心不会流失。哪怕会带来无尽的麻烦。比方说与很多老师交流,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沟通,包括跟有的家长沟通,你看他痛苦万分,实际上他痛苦不来自问题本身。
祝长水:认知的困境。当两种人根本不在一个认知结构当中,不能同频共振,既费力费时又于事无补,还会打击到有生力量。
我与家长沟通还能够做到基本上顺畅,因为毕竟是校长,又是家长,又懂专业,几重角色叠加,家长们也知道在四川说心理健康教育,也没得几个来跟我扳手劲的。这与我们学校的重度比例较小有关,不然任谁都应对不过来。
复元伙伴:意思是娃娃出现问题之后,每个家长你都会过问?
祝长水:有问题的娃娃,我是说的特别严重的,只要开始吃药,我就会监控,就必须到我这里。到我这里是很重要的一步。为啥呢?要给他创设家庭环境。对家长的这一种帮助,不是一般人能够进行的。心理老师对他的帮助,家长是不一定认同的,所以说他要靠我的角色来。
复元伙伴:应对得当,得益于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早、所有麻烦都经历过了吧?
祝长水:我做这一块是90年代初,之前我在另外的学校早就在做。90年代初我就去北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后又到西南大学学心理与教育。因为我觉得学科专业的能力对老师来讲是容易的,只要本科以上,基本上学科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就是原来的专科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更多的是教育专业的能力,而教育专业的能力当中,心理教育的专业能力是老师最欠缺的,所以我比较早就在关注,也一直在做实践。
复元伙伴:华阳中学的心理中心很大,2000多平米,对5000多个学生来说,这个当量算不算成都最大?
祝长水:心理中心在全国可能都是很大的,我不敢说是全国最大的,但是全国无穷的人来考察,还没有人说它是小的。
复元伙伴:从9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令人震撼。一语道破我心中理想的学校的样子。从90年代初到现在的30多年,包括在华阳中学也20多年,你一定有对老师和教育独特的理解。
祝长水: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是,如何让孩子活下来,这个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个孩子活都没有活,下一步就没办法了。第二再说是健康活下来,健康活下来,包括身体的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学校应该到处都是活力,到处都是孩子们在奔跑、在运动,教育要解决“人”字的这一捺的问题。如果这一捺有了,他就能够站起来,如果这一捺丢了,身体就没有了,他就趴下去了。站起来的这个人才是个“全人”,全健康的人。这是第二健康活下来。
第三是健康快乐地活下来,他能够快乐,他能够有很多自己愉悦的那种体验。快乐,不是你给他多少钱就快乐,不是你让他按你的设计听话就快乐。第四个是健康快乐而有意义地活着。而有意义呢,他对社会的价值才会更大,对社会、对人类的繁衍发展才会是有益而不是有害的。实际上对孩子来讲,就是给他注入元气。爸爸妈妈在生他的时候,那个受精卵已经给他注入了元气。教育可以启示,这个气怎么样释放,才能释放得更久,如何去把这个阀门给调节好。我们做教育,关键点只有一个,对于孩子,就是让他的底色更加明亮。
我经常说,一个中学,少考几个本科,又怎么了?学习无处不在,人生何处不起跑,人生随便哪个阶段都可以起跑。比如说有的人在小学、有的人在初中、有的人在高中跑不快,实际上就是遇到了成长过程当中的烦恼,可能这一段有点停滞了。但是换一种活法,我今后在其他地方再起跑,并不一定就比别人跑得慢。所以让小鸟去潜水,让鲸鱼去上树,这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可悲的。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些道理,他一直就想把小鸟培养成为游泳的高手,你怎么培养?龟兔赛跑,也还得有一个方向做前提,只要方向是对的,无论孩子怎么样,对他成长都是有利的。
教育要解决人之为人这种根本性的问题,只有解决了人的发展性的、根本性的问题,最后教育才有意义。
复元伙伴:跟不少教育界人士交流,传递出来的更多的是无力感,整个大环境之下,面对系统性的问题,大家好像觉得无力去改变。
祝长水:但是站在一个学校的角度看问题,改变不了别人,可以改变自己。这20多年,我办这个学校就遵循这个理念。我当一天校长,我就一定要按照这种办学的理念、办学的思路去给孩子们提供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复元伙伴:那岂不是要同时面对升学率等考核的压力,去做两难选择?
祝长水:没关系,别人考别人的。如果大家只重视考试,那你考你的,我做我的。如果哪天觉得我不合适,就把我放下来就完了。
复元伙伴:既然你能够长期不倒,那证明华阳中学的升学率不差。
祝长水:这样去做了以后肯定不会差。你关注了孩子,关注了师生的身心健康,你的学校就会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实际上是以师生发展为本,开发老师和学生的潜能,会朝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路子上迈进。2001年我们就作为校训,写在这里,建校的时候就这样表达的。20年前这样表达是有重大问题的,但是我们就坚守。坚守了下来。我们通过开发师生的潜能,以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2008年《中国教育报》甚至连续用5个整版对我们进行了报道。我常说,校长就是修飞机场的,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提供非常大的、非常宽阔的平台。
复元伙伴:从另外一个高度和维度去看一个学校的设计,甚或隐喻一个教育系统,可以怎么样真正的去为老师孩子,甚至是他们背后的家庭考虑。其实教育就是怎么样在孩子心中种下文明和希望。
祝长水:对呀,孩子必须要接受过现代文明的覆盖,要接受过积极心理学的覆盖,要接受过发展的覆盖,才能埋下了种子,以后自己就会生根发芽的。所以我们学校很奇怪,很多孩子在中学一般,到了大学以后他发展得非常好,哪怕高中毕业他没有上清华北大,可读完本科以后去考清华北大的比比皆是,包括考国外一流大学的也不少。
复元伙伴:可以想象坚持很难,尤其是从90年代到现在。
祝长水:那个时候吃百草枯的很多,很多家长,包括学生。为什么?看不到生存的希望。这就是为什么娃娃要接受现代文明的覆盖的原因。只要有文明和希望的种子,哪怕他最后去放牛,但内心是自己是能够接纳自己的,自己能够去面对世界、面对人生的,能够去坦然地在社会中经受摔打。那个年代,在农村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我可能是整个成都、乃至四川都是第一个。
复元伙伴: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教育产业化过后,去搞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有风险的,其次是有麻烦的。甚至可以说家长不会支持,社会不会理解。
祝长水:是的,直到2007年时,还把升学指标看成学校的唯一的评判指标。我们遭遇过很多非议,认为这个对于升学率没有好处。我们关心的不是对升学有没有好处,而是对人有没有好处。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好处,哪怕对升学不怎么样,我们也要去做。
复元伙伴:一方面,教育的口号是百年树人。另一方面,太多学校考虑的重点首先是对升学有没有影响,而不是对人有没有影响。这不矛盾吗?
祝长水:对于老师来说,要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到底是眼中有人还是眼中有分?这个太重要了。如果眼中有人,就觉得分是人考的分。如果人都没了,还要那分干什么?(微信公众号青少年生命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