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春伊始,四川省绵阳江油市第一中学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原来,2月6日以3-2助力女足逆转夺得亚洲杯冠军,并获得亚洲杯决赛MVP球员的张琳艳,就是毕业于江油一中。
江油一中、女足、体教融合这些关键词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向了这所百年名校和它所在的绵阳市。
百年名校的女足特色课
3月7日,随着一声哨响,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在江油一中的足球场拉开序幕。这样的训练场景持续了十几年,在江油一中已经成了校园一景。
许多人是从张琳艳的故事里认识江油一中的,并对这个从2006年就开始组建女子足球队,培养出了亚洲杯决赛MVP球员的学校充满好奇。
但在绵阳本地,江油一中其实是一所“百年名校”。江油一中创建于1914年,原名省立二中,首任校长是知名学者李宗吾。这里是原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郑科扬、科学家张开逊的母校,近年还培养出了央视新闻主播王言、2013年省文科状元刘峻豪、足坛新星张琳艳、国家级健将牟春俊等新人。
2006年,经过调研,江油一中决定在艺体方面做出特色,真正做到多元发展,因此启动了女足项目。初建之时,女足队只有2名教练和4个孩子。没有经费,他们多方筹措,没有教练,他们就四处打听哪里有踢过足球的老师。
2009年,江油一中女足教练员文荣来到震后板房搭建的花园小学选拔队员,听说有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比五六年级的跑得还快,“我们发现她的身体素质非常好,就鼓励她来练足球,此后就一直坚持练下去了。”当时只有1米3,瘦瘦小小的张琳艳跟其他40名震后招入的队员一起开始训练。
“这些年,女足项目完善了布点校建队模式,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年级都有队伍,教练员和队员人数也逐年增加。”江油一中艺体中心主任(原江油一中女足主教练)刘海涛表示,随着江油一中女足项目的发展,如今学校在师资、队员和训练的专业性、连续性上都有了很大改变。
据介绍,江油一中女足多次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比赛,先后夺得全国冠军1次、季军1次;全省冠军16次,亚军、季军30余次,夺得省运会亚军2次、季军1次,培养国家一二级运动员300多名,国家级队员3人。2015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油一中女足引领并推动了江油乃至整个绵阳女足运动的蓬勃发展。
12年“体教融合”结硕果
在江油一中女足辉煌成绩背后,是绵阳市“体教融合”的多年实践探索。
作为四川省最早实施“体教融合”的城市,绵阳市在2010年就将教育局、体育局合并为“教育与体育局”,实行经费计划一条线,培养出了一大批运动健将。如今,在“双减”“体教融合、五育并举”等政策大力推行的背景下,许多城市都在进行“体教融合”探索,但怎么融、融多深,绵阳市有自己的“独门秘籍”。
“体教融合不是简单地开展几门体育课,这是一场要花精力、花心思,且必须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的持久战。”绵阳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资料,绵阳市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青少年体育发展。
经过多年探索,绵阳市走出了一条“市队校办、市县联办、名校合办”的多种办训模式之路,还在全市推动“一校一品”名优项目建设和全市体育特色学校呈梯型分布。除了江油一中的女足,绵阳中学有排球、南山中学有篮球、普明中学有田径、北川中学有棒球……全市学校都用心将特色体育项目打造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好的运动员离不开优秀的“伯乐”指导。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绵阳市启用政府特殊人才编制和体育教师招聘等渠道,引进、招聘高水平教练和专业退役运动员;鼓励体育教师开展业余训练,组建教练员团队;定期对教练员开展“交叉培训”。
除此之外,绵阳还加大与专业运动队、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合作力度,建立起优秀学生运动员对口输送、专业培养、职业比赛联动机制,对省运会参赛运动员和省锦标赛获奖运动员就读、升学给予政策优惠,为体育运动员打通“上升渠道”。张琳艳就是在江油一中接受训练后,被选送到广州恒大皇马足球学校,并在 2020年以运动健将级身份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走上亚洲杯的赛场。
12年“体教融合”探索结出了累累硕果,近年来,绵阳培养出了乒乓球女子世界杯女单冠军朱雨玲,国际乒联青少年巡回赛女子团体冠军、双打季军纪竺君,全国田径冠军牟春俊,全国武术散打冠军尤雄等一批体育健儿。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深入挖掘整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资源,推动由‘教育+体育’融合向‘教育+N’融合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绵阳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吕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