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减负却不能减质量,如何用更少的时间实现与过去一样,甚至更高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提升学校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教育人的共识,但提效率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答案是——科技。
科技,已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在教育领域,科技的影响力似乎还没有传达到,教育依旧延续着传统老路,如何让科技赋能教育,是教育人一直在攻克的难题。
2019年创办的新川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新川),用3年时间,给出了一份科技赋能教育的模范样本。
新川外国语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积极探索教育的创新途径、创新形式和创新方法,斥资引入了最前沿智慧教育硬件设施,落实到每间教室,实现全学科、全学段、全师生的覆盖,并且把“智慧课堂”的应用做到了常态化。
新川的“智慧教育”究竟牛在什么地方?
“智慧教育”最基础也是最直观的便是教室,新川的每间教室都配备了三套智慧教学设备,三种不同的教学系统,分别针对上课、评课、备课、课后反馈、家校共育等板块进行教学辅助。
活跃气氛小助手——课堂互动反馈器
在课堂中,老师可依托智能一体机教学设备与学生即时互动。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根据手中的“课堂互动反馈器”,进行实时作答,每个学生的答案会马上显示在电子白板上。谁选择了哪个选项?哪个选项的错误率较高?这道题的正确率百分比是多少?都一目了然。老师再根据得到的反馈数据,来调整教学方向与进度,最大程度保证教学的精确度。
此外,反馈器还可用作课堂抢答、随机抽答,保证学生的听课专注度。智慧系统再根据学生每节课的表现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个人或小组的积分排名,激发学生竞争上榜、踊跃发言的积极性,以此增加课堂互动性、趣味性与体验感。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效果数字化、评价反馈及时化。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对于新川学子们来讲,学习工具不再局限于笔、本子、橡皮擦...还有利用科技智能、智慧系统、网络大数据等作为辅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用他们感兴趣的参与方式营造情景化、立体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新川外国语学校将继续落实“双减”政策,用智慧课堂引领教学变革。”新川外国语学校的高三班主任介绍道。
用数据说话 减负、提质两手抓
除了课堂之上的应用,课后的大数据分析也十分重要。新川的智能教学系统对每一位学生都会有具体的学习情况跟踪与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每学期、每节课的持续性变化,单科或多科的分数成绩在班级和年级排名的趋势等。
教学系统还能节约老师批改作业和试卷的时间。待批改完成后,再用阅卷仪将试卷扫描进电脑,电脑自动分析形成数据报表,直观反映哪个知识点学生的出错率较高。
作业扫描
系统还会自动将学生的错题进行分类,不仅形成一人一本的专属错题集,还能举一反三,智能推荐同类型、同一知识点的相似题目,给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为了保证练习的高效和精准,老师们还会在大数据推送后再进行一次“手动精选”和审核,最终送达到学生端。保障每一道题都是适合学生的,每一道题都能达到高效练习的目的。
学生可自行下载错题集
大数据实时记录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自动分析出每一个学生的薄弱环节,透过这些数据,老师能够更加清晰掌握每位学生情况,给后续备课和教学提供了方向。哪一个知识点应该重点讲、哪些学生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学生需要提高积极性等等,在课堂上老师都了然于心。
智慧课堂
在课后与学生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老师也能做到有据可循,用实际数据说话,而不是靠所谓的“我感觉如何如何。”在减轻老师工作量和负担的同时,提高了教学品质和效率,真正实施精准化、差异化教学。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方智慧互联
新川的智慧系统不止是老师和学生可以用,各位家长也能够参与进来。家长可以通过智慧系统手机端,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即时掌握孩子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精确到试卷原卷的卷面内容、扣分点在哪个部分、老师批改的评语、明晰孩子各科的强弱项等等。
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学习成长提供辅助保障的两大“根据地”,彼此之间的沟通协调尤为重要。要真正做好“家校共育”,学校就要尽可能地调动广大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通过智慧系统这个纽带,家长可以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与成长变化,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认同并配合学校老师的教学安排。如此一来,双方沟通可谓是毫无压力了,家校协作也更加高效便捷。
学生在校情况在线反馈
尤其对于孩子寄宿在学校的家长来说,这样的即时反馈系统,帮到了大忙,不仅有每天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还有在宿舍的生活情况,生活老师也同样每天在线反馈,只需打开手机端,便可以看到孩子在校的点点滴滴,成长痕迹一览无遗,这些全部是科技带来的教育变革。
未来校园应该是什么样的?无数教育人都畅想,新川无疑是将畅想落地的先驱者。
2021年“双减”出台为教育带来了更多变化与不确定性,却更加坚定了新川走智慧教育之路的决心,为学生减负,提升教学效率,以科技赋能,这才是双减之下,不减教育质量的破局之法。(晏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