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因材施教
重塑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过去的2021年,是金牛区竞技体育的收获之年。奥运会、全运会两大赛事,都闪耀着金牛身影。黄张嘉洋在东京奥运会上斩获艺术体操集体全能第四名,并夺得全运会团体全能金牌;王柯等五名金牛籍足球运动员随队夺得男足U20组铜牌,为四川队创下了全运会历史最好成绩。金牛区文体旅局、金牛区教育局、金牛区少儿体校也被市委市政府评选为突出贡献单位。
“全运会耀眼成绩取得来之不易。这缘于我们坚持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以‘尊重差异、多元成才’为理念,以校园为阵地实施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发现新苗子,壮大竞技体育人才队伍。”金牛区文体旅局副局长熊治国介绍。
在过去8年,金牛区始终秉持持续化、差异化、特色化思路,构建了以金牛区少儿体校为龙头,20所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53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62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7个市级训练点、34个社会体育俱乐部为支撑的“大体校”格局,把校园体育和全民健身工作覆盖到了各个群体各个方向。据了解,金牛区少儿体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师资场地等实际因素,将奥运会竞赛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时尚项目带入校园,全方位支持学校“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体育建设,打造校园运动梯队。在此当中,成都二十中将棒球项目引入社团活动,学校棒球队教练李又林向记者表示:“以棒球作为抓手,让更多孩子在课余时间能够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体育具有非常突出的育人特性,不仅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和健全他们的人格。”
“世界冠军进校园”是金牛区推动体教融合,开展体育教育的另一个有效实践。从2021年4月开始,“世界冠军进校园”品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先后邀请了奥运冠军张山、全运会双金得主樊添瑞等优秀运动员走进小学,为孩子们传递积极努力、不懈拼搏的运动精神,传递榜样的力量,同时激活孩子们对体育的兴趣与热爱,激发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
师资加持,赛事助推
青少年竞技水平再上新台阶
“竞技体育一直都是一个金字塔,大家更多地看到了塔尖很小一部分最耀眼的明星运动员,但是在这背后,是无数运动员、教练员和保障人员的付出。近年来,金牛区少儿体校持续加强教练员培养和赛事举办参与力度,竞训互促,帮助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得到较大提升。”金牛区少儿体校负责人蔡佳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基层教练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校园体育开展中的关键问题,金牛区少儿体校依托金牛区青俱部和社会力量,加强与省、市体育部门各个项目管理中心的合作,通过培训、交流提升区域内校园体育教师的队伍水平,从根本上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项目需求。2021年,金牛区少儿体校与金牛区教科院共同对区内各中小学校、俱乐部的650名教练员(体育教师)开展“五新”培训,为全区体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同时,为了进一步壮大教练员队伍、提升教练员能力,金牛区已制定《金牛区“骄子专项”体育竞技领域实施细则》,对高层次教练员给予资金支持,此举也将有力提升竞技人才培养水平。
根据“立足本土、开放引进”的原则,金牛区近年来积极承办和引进多种类别的青少年赛事活动,定向越野、击剑、棒垒球、足球、篮球等项目赛事的落地,让学生不仅能够在校园体育之外,增进与同龄学生的交流,同时也在比赛中进一步知短板、明不足,确定下一步训练改进的目标。
据统计,2021年金牛区向四川省输送了5名运动员,向成都市输送了45名运动员,另外还有8名运动员通过运动成绩考入大学。“在重视年轻队员竞技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希望孩子们能够均衡发展,”金牛区少儿体校的一名教练员向记者表示,“通过近年来的后备人才培养,我们也在逐步转变工作思路,但是不变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运动员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今后不同的舞台上都能够有亮眼的表现。”
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抓起
打造“全年龄段”体育人才健康成长体系
3-6岁是幼儿运动兴趣、习惯、认知和技能培养的关键期,除了对学龄青少年运动人才的培养,金牛区还在着力构建幼儿体育科学培养体系。
2021年,金牛区相继举办了“四川幼儿体育大会软式棒垒球展示活动”“川渝幼儿趣味滑车嘉年华”等幼儿体育展示活动,在全区32所幼儿园、中小学开展了“关爱生命·防止溺水”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普及水上安全知识,引导更多幼儿家庭重视体育运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对此,金牛区少儿体校负责人表示:“田径和体操是所有体育训练的基础,游泳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备技能,我们活动的初衷就是呵护祖国的花朵,让孩子们能够安全、健康地长大成人,也为孩子们打下良好的运动基础,在未来成为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有用人才。未来,我们也会更加重视体育后备人才的‘全年龄段’培养,加快构建从幼儿、少年到青年运动员人才的梯队体系。”
在采访的最后,金牛区文体旅局副局长熊治国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青少年体育发展新路径,以打造品牌赛事为导向,推动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扎实开展,满足金牛区广大青少年观赏与参与高水平赛事活动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将加快完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让更多体育教师、体育后备人才能够崭露头角,共同为体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市体育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