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这也标志着职教改革进入了新时代。
而作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成都纺专”)在推进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育人上早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职教改革“成纺之路”。
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产业兴专业
今年21岁的时玉凤是2021年“成都工匠”荣誉最年轻的获得者,她曾是成都纺专服装专业189班学生。2020年,时玉凤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时装技术(世赛)项目第4名,入围国家集训队。时玉凤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与成都纺专的人才培养制度密不可分。
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走向企业。成都纺专以“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产业兴专业”为中心,根据企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推出创新型、技术型、工匠型的“三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并利用校企合作,持续培养输出人才。
宜宾市是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这里不仅有纺织企业领头羊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还有百亿级纺织产业园屏山产业园。在与宜宾市的合作中,成都纺专通过构建“一城一校一园一企”的产业融合模式,探索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建设培养条件、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五共”校企联合培育机制。
成都纺专与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丝丽雅先进材料学院”,进行先进纤维材料的研发,共同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宜宾丝丽雅子公司丽雅纤维、江苏华亚化纤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携手组建订单班,进行现代学徒制度改革,创新推出“大师+学徒”的育人模式,“量体裁衣”地为企业培育急需人才。
在这样的培育方式下,学校培养出一批“能教学、能生产、能研发”的“三能”技术人才。除了获得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第四名,学校学生还荣获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19年省级大学生竞赛获奖总数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等荣誉。在就业上,成都纺专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就业率达91%,合作企业定岗实习率达95%。
职教优势服务社会,校企联合发展共赢
利用企业和地区产业资源为学校职业教育服务的同时,成都纺专也利用职业院校在专业和人才上的优势,积极为企业和地区提供技术研发平台和人才培训平台,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让学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续航站”。
例如,学校与宜宾地方政府和屏山纺织产业园签署合作协议,围绕高性能纤维材料研发与纤维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共同打造校内新型纤维材料研发中心、屏山县纺织检验检测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组建科研团队,建立教师实践流动站,以学校科研优势助力企业技术创新;通过“互联网+”等形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网上技术咨询、技术合作……同时,成都纺专还向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一线员工培训方案,帮助解决企业的人才培养问题。
除了将科研技术和职教经验推广向企业,成都纺专还引企入校,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的校中厂、校内实体店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的场所,还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仅校中厂年产值就达3000余万元。
随着产教融合探索不断深入,成都纺专的校企、校地“朋友圈”也不断扩大,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等合作,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人力培训中心、社会实践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200余个,包括四川省彭州家纺服装园区,乐山土主纺织园区,宜宾屏山县生物基纺织产业园区,雅安芦山工业集中区,广东省新塘、佛山西樵纺织园区等园区和华为、京东、芬兰通力电梯公司、宜宾丝丽雅、海康威视、雷迪波尔等行业领军品牌。
成都纺专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不断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吕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