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开展2020年教改科研月之教研组长主题论坛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12-18 16:35:05 编辑:陈姝悦 点击:
12月16日,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开展了以“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为主题的教研组长论坛活动,本次论坛旨在提高教研组长课堂、课程改革的研究力、领导力和执行力。
数学组组长杜乐坤发言主题是“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建构”,他首先从舒静老师的赛课《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中的图表型问题》谈起。他认为这节课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渗透数学服务生活的理念,设计新颖,构思精巧,渗透对学生的美育、德育、劳动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数学老师要学会从课本中挖掘育人素材,在每一章节中实现育人目标。另外,还要注重学科内的融合和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融合学习中全面发展,适应时代新要求。
生化组组长刘薇老师从德与育的关系谈起,她认为,德为育之先,她列举了袁隆平、屠呦呦等多位科学家的励志故事,借此告诉大家,任何改变时代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一定首先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智为育之干。生化课要围绕课堂教学方法和过程、育人途径和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欲望,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体为育之骨,从生化课中让学生了解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告诉学生营养搭配和科学锻炼的的重要性;美为育之翼。不断发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美,在生化教学中渗透美,她展示了学生用植物花草做的手镯、硫酸铜晶体、指示天气的风暴瓶、学生做的叶子书签、琥珀、鸟巢等充满美感的物件;劳为育之基。通过小专题的方式探究解决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学校的菜园子工程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语文组组长张晓红从一节神话课浅说语文教学之“融合育人”,她认为,从美学而言,文学从魏晋时就归于艺术;从德育而言,文学本身是对集体人格的塑造;从智育而言,所有的阅读都是在涵养智识。接着,她分享了李缤钞老师的《女娲造人》这一课的设计理念和准备过程,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蕴含在这一节神话课堂中的宇宙观、民族性。最后,她总结道:“融合的课堂里一定很多活酵母,你有多深刻的理解就有多宽广的收获,我们努力去这么做,备好一节课很过瘾,上好一节课也很过瘾。和学生一起拥有更多精彩课堂,我们值得。”
物理组组长王小丽分享了物理学科与“五育”的融合,她从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谈起,将物理教育分为了五大篇章,首先是德育篇,物理文化折射出人生哲理通过故事启示法、榜样引导法、观点渗透法、情境激励法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智美篇,引导学生欣赏物理概念中的对称美,在课堂上用自然界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下带领学生制作各种具有美感的物理小实验,比如彩虹雨,潜水小章鱼等等;体育篇,从举重、体操等各项运动中学习物理知识,让学生更有技巧的去运动;劳动篇,在物理课堂及学科活动中传授劳动技能,比如制作降落伞、乐器、潜望镜、冻豆腐、水果电池等等。“五育融合”的物理课堂充满了趣味,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政史地组组长谢凤鸣带来了课堂改革的新思路,她先从时代背景谈起,认为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的新要求,“五育融合”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的新体系。同时,她分享了自己在“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思考,她认为,“五育融合”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在“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教师要有新内涵、新要求和新的教学方式,打造新课堂。
艺体组组长毛红梅从中学教育和体育课的评价中谈到了自己对“五育”下体育课变化的思考,她认为体育学科首先要突破教学瓶颈,优化体育育人成效;要进行体育课教案设计,评价的变化,教案中要加入具体练习方式对应“五育”中具体的育人特点,对教材的教法研究中除了要考虑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要加入育人价值;要在体育课课堂上实施变化,在原有“五育”的基础上,再把“五育”提炼出来,重新融入体育课中,并且在体育课上表现出来。最后,毛老师还指出了体育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要不断在体育课各个方面体现“五育”整体要求、彰显体育学科在“五育”各个方面的育人价值。
英语组组长钟敏从对英语教材《Go for it》的标题解读入手,谈到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她认为,应该把“五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英语课堂中的“德育”学会做人,学会文明交流,提高国民素养,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其次,智育是五育之基,能力之根,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能够学会智慧的提意见,掌握更多有效沟通的技巧;体育是学生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涉及到相关内容时会与体育课紧密结合;在美育方面,引领学生学会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培养良好的审美观;通过做汉堡、沙拉、奶昔等食物和一些做家务的英语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生活。不仅如此,英语课上还要不断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素质,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英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利用传统英语节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副校长廖周超总结到,各组长对“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但在具体实施上还需要更细致的思考。他认为“五育”必须在具体课堂中落地生根,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结合全教会和新时代对教学的新要求,综合学习整合学习是改革的主要方向,以大概念为引领的整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大量的集体性的课堂研究是基本保障。而这些需要所有人的思考探索及努力,课堂才会越来越精彩。目前学校课程建设比较单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课程建设: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把研究课变成常态课;二是“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背景下每个学科的学科活动课程需要做到更多亮点;学科活动要真正的当做课程建设来做,要多站在学科育人的角度思考;三是要建设跨学科的整合课程,强化观念  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本次论坛展示了该校各学科组长的研究力、创造力和行动力,在优秀组长的带领下,相信该校“五育融合”将很快踏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品质。(魏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