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的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山西运城启幕,来自四川大凉山会理县的转型空姐何爽和四川蒲江的残疾青年杨添财作为新农人代表,在丰收节的拼多多直播间向6.83亿网友推介会理石榴和蒲江猕猴桃,当天他们店铺的农产品销售额均超过100万元。
在不久前的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呼吁更多“90后”年轻人投身农业,“把热血与汗水洒在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基层一线是高尚的”。袁隆平院士的“90岁之问”,鼓舞了一大批有志于或已经投身农业的年轻人。
2013年,“新农人”概念在四川被首次提出,近年来四川多次出台支持返乡下乡创业的政策措施,2018年11月出台的《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中就包括“鼓励建立返乡下乡创业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大凉山返乡创业空姐何爽、蒲江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杨添财、会理县返乡大学生肖杰……这群返乡创业的“90后”四川青年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新农人,借助电商平台将本地农产品卖向全国,带动了一批农民增收。
“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电脑上也种不出水稻”——袁隆平院士呼吁年轻人扎根农村、投身农业,以何爽、杨添财为代表的四川新农人,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在脱贫攻坚的大文章里书写个人青春的答卷。
9月7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直播中,袁隆平向丰收节送上祝福,并号召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
鼓励返乡 四川大力营造新农人创业沃土
“以前我是空姐,现在我更愿意他们叫我‘石榴姐’!”24岁的何爽,是凉山州会理县这片大山中走出的一名空姐,自然也是“全村的骄傲”,2017年,她却毅然选择从东方航空辞职,回到大山种起了石榴。会理是国内最大的石榴产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过去会理石榴主要靠大货车运出大山,进入全国的批发市场。为了帮助农户打开消费市场,2017年会理县出台措施鼓励种植户、合作社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销售农产品,何爽看中这个机会,回到家乡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店卖石榴。“虽然空姐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但我更希望能有自己的事业。”
与何爽一样放弃大城市工作的还有毕业于四川理工学院的大学生肖杰,2017年从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后,肖杰在家乡村支书的鼓舞下选择返回会理县城南街道五官村自主创业,成立了五官屯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李子树、修建鱼塘、修建牛羊圈舍,2019年肖杰的网店交易额达300万元。据会理县电商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当地注册电商企业超过110家,年销售额千万级别的有10家左右。
两位新农人的成长也得益于四川省近年来出台的各项支持和鼓励措施。2017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一揽子支持政策,鼓励各类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四川省政府又出台22条措施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从办理证照、土地支持、平台搭建、财政支持、金融担保、创业服务、试点示范、表彰奖励等环节,全链条式制定了各项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实现创业过程支持政策全覆盖。2019年9月22日,四川省首次评选出100名年度发展现代农业返乡农民工代表,以进一步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
除了出台鼓励措施之外,四川省还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返乡青年创业。以蒲江为例,截至目前蒲江的物流能力超过800公里,仅仅冷库就有13万吨容量,生鲜快递每天往全国发出80万件。蒲江青年杨添财就是在这这样的大环境中创业成长的。
杨添财今年26岁,因患有肌肉萎缩,曾经自闭达7年。2018年,杨添财与朋友吴云联手成立“一起走吧”残疾人品牌,入驻蒲江电商孵化园,在系统学习了三个月电商运营后,他们把精力集中到了拼多多平台。2019年,“一起走吧”店铺全年销售额达到1.2亿元,杨添财还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共同评选的“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在蒲江,像杨添财这种农村电商产业链的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时间增长近5000元。
9月22日,拼多多新农人代表杨添财(前)与何爽(后),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山西主会场活动。(摄影 安舜)
出山进城 新电商助力扶贫产品上行
会理的石榴、蒲江的猕猴桃、攀枝花的番茄、广安的柠檬……在拼多多平台上,四川的水果拥有了自己的“姓名”。四川相关政府机构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着力推进创立“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并鼓励创业者通过电商平台破解扶贫产品与市场对接不畅的问题,实现扶贫产品从贫困地区田间地头到城市消费的有效衔接。
自今年8月石榴销售旺季以来,何爽的拼多多店铺月销售额均在1200万元以上,最高时超过1400万元。然而创业初期并非如此一帆风顺,何爽开网店的第一年,由于没有运营电商的经验,店铺订单体量不大,快递拒收是常有的事,供应链也不稳定。直到2019年,何爽的店铺开始为多多果园供货,当年8月至10月的石榴供货量就达到70万单,三个月累计销售800万斤,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正式打开了电商市场的缺口。
今年除了继续为多多果园供货,何爽的店铺每天也拥有非常稳定的订单。为更好适应电商发展,她租赁了彰冠镇水果物流园1700平米仓库,还建起2800平米的冷链分拣一体化仓储中心,两个仓库接纳附近150多名村民分拣、包装和搬运。今年50岁的邹文华是当地的种植户,自家种有二十亩石榴,其中十亩软籽石榴都卖给了何爽,他粗略算二十亩石榴能卖20万,净利润有13万左右。
9月21日,瞭望智库发布的《2020年新农人调研报告》指出,新农人已经成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拼多多平台通过农产品上行的“模式创新+人才培育”两大核心体系,已经直接带动全国超过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拼多多宣布,随着新农人正在成为中国农产品上行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平台将开启新一轮的10万新农人培育计划,通过线上“多多果园”、线下“多多农园”等模式的创新,继续培养新型电商经营主体,帮助更多农业生产者实现到农商的转变。据介绍,在助力农产品出山进城的过程中,拼多多通过“拼购”+“产地直发”的模式重塑了需求、供给和流通侧等环节。2019年,拼多多农产品销售额达到1364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2020年,农产品销售额预计达到2500亿。
“我们这代年轻人是幸运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国家政策,让农村遍地是机会,我们也要积极丰富见识,用学来的新技术、新知识建设家乡。”四川新农人何爽的心声是对袁隆平院士“90岁之问”的积极回答。(陈荣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