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区庆祝第三十六个教师节专题报道
“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林业教育优秀教师”“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新津工匠”……这一张张沉甸甸的荣誉证书,见证着甘平老师杏坛30年的艰辛付出和坚定追求。
甘平老师五十出头,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言语间透露出朴实、真诚。多年的教书生涯让他明白,一个学生高考的成败,关系着一个家庭未来的幸福。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他精心研磨教学各环节,因势利导上好每一节课,也注重课后辅导与督导。多年的摸索和总结,甘平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将学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以此形成了富有成效的思想疏导方法。一个刚升入高三的学生,因不适应高三学习,“一诊”数学才考90多分,想放弃学业。甘平就与他谈心,分析数学成绩增长点,学习的着力点,一步步帮助学生找回学习信心。经过多次交流后,“三诊”时该生的数学考了126分。高考中,该名学生数学达到138分,被一所“双一流”学校录取。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使教学更精准化,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是甘平近年来重点研究的问题。2017年11月,甘平主持研究的课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评测学”自适应学习平台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获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2018年课题研究成果《让暑假作业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课程》获成都市二等奖,并刊发于东北师范大学的《数学教学研究》;2019年课题研究成果《基于错误选项的数学归因策略研究——以“评测学”自适应学习平台为例》获省二等奖。2019年4月,甘平应邀到山西省电教馆做“评测学”自适应学习的专题讲座,产生了热烈反响。
多年来,甘平老师边教学边思考、写作,先后有18篇论文发表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研究》《社区教育》等刊物。他先后主持或参与了6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2019年,专著《走进“评测学”中小学自适应学习》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十春秋育桃李,甘付心血做人梯。三尺讲台不大,但甘平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是的,人只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才可能成为“行家里手”,成为让人敬仰的“牛人”。(李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