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村民依托旅游产业修建的民宿
纯收入10万元以上419个,20万元以上199个,50万元以上46个,100万元以上23个……近日,从雅安市委组织部获悉,2023年,雅安市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推动村集体经济增量提质,全市554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818亿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23.14万元。
破解难题 党建引领一村一策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全市95%的面积处于中高山区,村集体经济发展任务重、难度大。如何助推中高山区村集体经济提质增量?雅安市强化党建引领,一村一策逐个破解难题。
坚持高位推动,雅安市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书记项目”,实行县、乡、村党组织书记“三级领办”,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评估考核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每季度分片区开展现场拉练、擂台比武,每半年进行1次红黑榜通报。
“我市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奖励先进村,明确可提取不超过60%的奖励金激励管理人员。”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择优选拔7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提醒4名乡镇党委书记,调整3名连续3年抓集体经济无起色的村党组织书记,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为进一步激发村级发展动能,雅安市筛选60个薄弱村,落实1名县级领导、1个帮扶部门、1家结对企业、1名第一书记的“四个一”力量开展组团帮扶;实施消薄攻坚、龙头培育、人才集聚等“八大行动”,推动村集体经济提量增质。同时,专项制定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方案,大力选拔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进入县、乡领导班子,选派729名干部开展驻村帮扶;整合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等,分级组建市、县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转化用好与5名院士等“雅安特聘专家”及15所高校合作成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聚人才、添人气。
培育产业 塑造发展“新优势”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产业支撑。
雅安市深入开展“党建引领、项目强村”行动,全面梳理闲置资产、优势资源,对接包装7类340个项目,市、县、乡三级联动举办推介会,广泛引入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发展。
根据各村实际,雅安市在项目实施上分类推进——针对区位差、底子薄的村,重点推行“强镇带弱镇”“强村带弱村”“村企联营”等抱团模式,联合打造产业基地、产业园区项目;针对有产业、无产品的村,重点按照“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引导村集体围绕“五雅”产业,落地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加工厂,推动集体经济向优势产业链条集聚;针对有产品、缺销路的村,采取“培训学校+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播团队”方式建设电商直播基地,打造“蒙顶茗茶”“宝兴蜂蜜”等线上电商品牌,推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助增收。
去年,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签约了水海子生态度假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由村资公司集中管理和招商,打造集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民族风情一条街。
“我们村‘上新’了很多项目,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很多可能。”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89万元,在全市排名第一,在该村党支部书记阿生看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最重要的是有主导产业、特色项目。
发展共享 建立利益联结模式
春节前夕, 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365户“村民股东”喜提“年终奖”。在该村举行的2023年度集体经济分红仪式上,村民与村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共享村集体和企业分红1000余万元。
按照“企业+村集体+农户”“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柑子村大力发展“高山奶白茶+粮食”粮经产业。“有土地流转金,还有分红,村上的发展越来越好。”当日领到最多“年终奖”的柑子村5组村民高月昌说。
一直以来,雅安市坚持把集体发展与群众受益相结合,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依托村集体经济拓展农民就业平台,引导群众将资金、土地、固定资产等通过合作入股、对外租赁等方式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酬金、股金、租金“三金”同收,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四方”共赢。在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中坚持“三个优先”,即村集体经济项目优先安排困难群众就业,村集体经济增值优先留存于防止返贫、公益设施,村集体经济福利费优先用于慰问和救助困难群众,确保脱贫户能兜底、稳得住。
在做大村集体经济“量”的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如何提升村民生活的“质”,把集体“有钱”与乡村“有颜”、治理有序相结合,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
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按照5%比例,提取村集体收益建立积分超市,每月一核算、半年一公示,村民们可按照积分规定兑换商品。天全县仁义镇红军村建立村级“道德银行”,引领村民文明新风尚。
雅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各村结合实际,统筹提取部分村集体经济收益设立善治公益金,推行乡村善治“积分银行”,从遵守村规、人居环境、好人好事、孝敬老人、移风易俗等方面建立善治积分体系,以积分换实物、换服务、换奖励,让村民真正成为新风良俗的参与者、受益者,有效激发乡村治理“一池活水”。(雅组轩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