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 打造便捷高效人社服务

报送单位:市人社局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0-10 18:29:40 编辑:张夏桐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成都人社紧紧抓住打造全国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四川试点“成都样本”契机,坚持“1323”工作思路,以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促进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人社服务,持续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

成都人社智慧治理中心数据中台运行视图
筑牢“两化融合”根基
一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积极参与全省标准研制,省市共建52项人社服务标准;完善成都特色的地方标准体系,健全由7个子体系198项标准组成的成都市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编制187项全市人社政务服务标准化事项清单,在全国率先发布4项人社智慧治理地方标准。
二是夯实数据基础底座。打造人社数据核,集成融合就业、社保、人才、人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六大业务板块数据;纵向畅通数据链,创新构建起畅通部、省、市、县四级的数据汇聚链条;横向拓展数据网,梳理形成数据需求动态清单,汇聚跨部门数据,构建“数据融合、系统整合、部门赋能”的“一核多元”新模式。
三是建立“12344”信息化架构。以成都人社智慧治理中心(智慧大脑)为枢纽,创新应用数据和智能“两大引擎”,打造业务、综合、大数据“三类主题”,推进数据、业务、智力、生态“四维融合”,加速智惠群众、智能治理、智联业务、智控风险的“四智”智慧场景应用,构建“12344”智慧人社治理体系,形成“两化”融合应用支撑。
发挥“两化融合”优势
一是推进“八办”服务。以标准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持续深化人社“八办”服务,推动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实现人社政务服务241项事项“一网通办”、9个“一件事一次办”落地,60项高频业务“掌上办”、61项业务“自助办”、40项业务“川渝通办”、33项业务“跨省通办”、13项提醒服务“准时办”、推行特殊人群线上咨询帮办代办。
二是优化就业人才服务。打造集用工、求职、服务于一体的“宜业成都”标准化线上服务平台,高频次开展百日万企、“直播带岗”等招聘活动;建设完善集线上职业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技能人才线上服务平台;推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一网通查,档案接转智慧审核、全程网办。
三是强化服务评价。用好覆盖全市的“好差评”管理系统,畅通线上线下评价渠道,完善全市人社系统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引导以及差评回访、核查、整改等工作机制,对评价实现全过程、全覆盖数据化管理。
放大“两化融合”效应
一是赋能经办服务。动态归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需求,智能推送适用岗位、服务和政策。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科学审核体系,实现政策发布、资格匹配、资金直达同步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社保费阶段性降费等政策兑现服务“免申即享”。
二是赋能协同服务。依托智慧人社数据治理成果,推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对象发放资格自动核验、住房购买资格核验等跨业务、跨部门的业务协同。
三是赋能业务监管。聚焦经办服务、基金安全、欠薪隐患三类风险,以大数据手段编织风险防控网,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综合人社内部数据和学历、户籍等外部数据,精准分析出全国在蓉应届毕业生名单,搭建应届毕业生在蓉就业情况主题,为精准施策,多样化就业服务提供支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秀章率队现场观摩成都市政务中心人社分中心

依托省市业务经办信息系统,实现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在全市5350个经办服务场所(网点)及20个线上平台通办;试点以来,治理形成超150亿条标准数据资产,“免申即享”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0亿元,筛查防范经办服务疑点数据近5万条,抽查并核实处置基金安全预警业务超2万笔,识别欠薪风险企业超千家,为384个市县两级部门提供数据服务2.5亿条(次)。试点年度期间,成都在全省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较上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
2023年4月,成都市作为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四川试点主要评估点位,助力四川试点以97.1分的高分通过验收评估,并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总结推广现场会的全国唯一现场观摩点。
2023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吴秀章率部属相关司局、国家相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相关负责同志,四川省各市(州)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140余人到成都市政务中心人社分中心、武侯区政务中心人社综合服务大厅、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现场观摩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领域的创新经验和典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