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区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软硬结合”,在“企业服务、企业解纷、促进就业”三个方面下功夫,聚焦人才服务、就业服务、创业服务、企业服务“四大服务”,打造锦江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以点带面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企业专项对接活动
聚力“三个赋能”,健全企业服务体系
一是市场配置赋能“搭台”,推动资源深度开发。在锦江软件园核心区新华之星“AI大厦”7楼,以“园中园”形式,打造数智人力资源特色精品产业园。建立“四联一会”工作机制,整合锦江人才发展公司、四川贝诺人力、四川安逸企业管理等14家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力量,定期开展职享“锦”彩直播带岗、“大学生—企业面对面”等活动40余场,集中推介发布入驻锦江软件园的竹云科技等30余家重点企业引才需求清单,新引进高端专家5名、急需紧缺人才100余名。
二是服务事项赋能“加速”,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发挥“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效能,整合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行政审批局等部门涉及人才、企业服务的15类84个事项,为企业、人才提供政策申请、工商登记等公共服务,落实“容缺补正”“告知承诺”等便利化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推行“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机制。1—8月,累计为42家企业“秒办”行政审批事项,为75名企业管理人才快速直补专项激励115万元。
三是惠企政策赋能“铺路”,释放红利激发活力。将人力资源产业纳入锦江区“1+3+3”主导产业,全面享受产业政策,在人才3.0政策中明确支持企业购买人力资源服务,按照服务费用的30%,每年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在中心设置政策货柜,将人力资源产业机构可享受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就业社保政策整合发布,实现企业政策“一站即享”。
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
聚力“三同模式”,加强企业争端解纷
一是同频共振,服务前移多元解纷。通过打造“劳动关系大讲堂”“仲裁企业直通车”“安薪课堂”等劳动关系服务品牌,维护了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23年在中心共计举办“劳动关系大讲堂”活动5期,惠及企业109家,发放资料790余份,解决企业在招聘、解除劳动合同、申请特殊工时等方面问题46个。
二是同步智理,促进人企和谐共兴。智能监测企业人才流动情况,对人才流动率超过8%的企业自动红色预警。目前,平台已对42家企业发布预警,同步推送11个街道和劳动监察部门,化解劳动纠纷于萌芽状态,营造“人才放心、企业舒心”的就业用工服务环境。
三是同向发力,消除企业发展亚健康。在中心设置“仲裁—企业直通车服务站”,对园区和楼宇劳动法规法条咨询量较多的企业,采取上门座谈、庭审观摩的形式开展,主动为企业用工管理“体检”,提前介入消除企业发展“亚健康”状态。
聚力“三个优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是聚焦资源优势“促就业”。立足锦江区产业资源优势,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联盟企业、重点行业企业、“规上”企业等在人才招引、项目对接、交流互动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截至目前,举办锦渝双城、校园招聘、产业专场招聘等129场(次),参与企业累计1875家,提供岗位达9万余个,吸纳896名应届毕业生就业。
二是聚焦智慧优势“精匹配”。建设“锦江智慧人才可视化平台”,以社保数据为底座,匹配工商、税务、教育、户籍等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对全区12.9万户重点企业及32万余名产业人才进行“画像”,动态掌握用工缺口和人才需求,智能匹配岗位,形成“岗位一站归集、人岗一键匹配、结果一屏反馈”的人才就业一体化动态服务格局,平台已推送1万多个岗位,面试率增加200%,人才与企业双向中意率达30%以上。
三是聚焦政策优势“强托底”。锦江人才发展公司充分履行“锦江HR”使命,统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区属国有企业政策性岗位,重点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招聘,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发挥积极作用。2023年,已统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区属国企岗位200个,为区住建交局、区城运中心、东湖街道办事处等单位招聘135名大学生。
和谐劳动关系大讲堂沙龙活动
2023年,锦江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开展职业培训、职享“锦”彩直播带岗、“大学生—企业面对面”等活动40余场,1500余名青年人才先后参加,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定期召开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企业专项对接活动,共收集276家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累计开展活动12场,300余家企业参加,60余家企业与辖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成合作,为入驻锦江软件园的竹云科技等30余家科创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0余名;公共服务效能大幅跃升,办事时间平均缩减2/3以上,累计服务1.5万余人次,为28家企业办理行政审批事项;“锦江智慧人才可视化平台”已推送1万多个岗位,面试率增加200%,人才与企业双向中意率达30%以上;平台“智能监测”已对42家企业发布预警,同步推送11个街道和劳动监察部门,化解劳动纠纷于萌芽状态,营造“人才放心、企业舒心”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