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产能 壮大新兴产业 创新驱动引领大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7-13 14:21:43 编辑:苏仁胜 点击:
只闻机器轰鸣,鲜见工人身影。川环科技厂房内,基础原料经机械精密锻造,变成一段段整齐划一的尼龙管,再经过精深加工,几天后,这些产品将被装配到大众、马自达、沃尔沃等汽车上。
“这些尼龙管主要用于汽车燃油系统,必须确保安全、环保以及高性能,从外形上看平平无奇,但科技含量极高。”正在现场指导技术问题的川环科技副总经理文勇,随手拿起一件产品,自信地说,企业要发展,科技创新必须走在前,我们必须创新、创新、创新!
创新对企业发展尤为重要,对县域经济而言更是如此。
近年来,大竹县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动主导产业从“黑大粗”向“高精尖”转型。今年1至6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1%;预计完成工业投资59.3亿元,增速20%;完成技改投资39亿元,增速15%。
“落后产能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二氧化碳超排多、安全无保障,已成为提高工业整体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必须果断淘汰。”对于淘汰落后产能,大竹的决策者们态度坚决。
以淘汰煤炭落后产能为例,该县积极引导“四无”(无良好基础、无技术优势、无发展前景、无经济实力)煤矿和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关闭退出,分八批共关闭煤矿37处,化解产能达324万吨。
落后产能淘汰后,资金流向哪儿,人往哪里去?
在大竹川渝合作示范园内的天宝锦湖电子厂,青年工人专注地在流水线上忙碌,这家以生产手机充电器服务OPPO产业链的新引进企业,吸纳了1400余人就业,今年可实现产值14亿元。据此不远的大竹数字经济产业园内的天使科技孵化区,通过实行3年免租、“拎包入住”等优惠政策,吸引了四川酷盟动力、达州智慧泛呼叫中心大竹基地等大批科技型、数字型企业入驻,解决就业600余人,实现年营业额3亿元。
招引优质项目、孵化高新企业、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今天的大竹正着力打造“六大产业集群”,通过创新驱动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依托华为智慧城市、OPPO、天宝锦湖、维奇光电、越洋电子等企业及重大项目建设,建设西南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基地及大竹数字经济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招引集成控制、灯光控制、电子元件、电子导航等电子类生产企业,培育维奇光电、鹏翔电子、天宝锦湖等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光学薄膜、数据连接线、智能燃气表、计算机元器件等产品升级、集聚化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以大数据全面赋能和推进新消费、新制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积极承接成渝两地、沿海发达地区、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依托川环科技,加快建设川环配套产业园,打造全国最大的橡胶管生产基地;依托富士电梯,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强链引进自动变速器、散热片、片式电阻等汽摩关键零部件和配件生产企业,打造重庆汽摩产业配套基地;补链引进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动汽车、机器人、芯片等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延链发展LED、导电硅胶等相关产业,推动智能制造集群发展。
——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玉竹麻业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强技术创新和联合应用开发,打造世界级苎麻纱线,推动在高端服饰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建设中国苎麻纺织产业园,做大做强苎麻纤维、竹原纤维等先进轻纺材料;加快发展先进建筑材料、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先进基础材料,培育发展新型显示材料、硅氟胶、智能纤维、电子专用材料等前沿战略新材料,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一批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突出做好粮食、特色蔬菜产品、白茶、苎麻、畜牧产品等“五大加工”。依托东柳醪糟、竹海玉叶等企业,围绕粮油精深加工、畜禽精深加工、食品发酵与酿造、茶及饮品制备、果蔬经作、饲料、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业开展技术攻关,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川东北渝东北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能源建材产业集群。依托海螺水泥、中国建材、鼎泰陶瓷、全新能源等企业,狠抓工业节能,强化清洁绿色生产,重点发展特种水泥、装配式建筑,聚力打造省级水泥生产示范区和省级陶瓷建材示范园区。继续深化煤矿分类处置工作,大力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绿色智慧矿山建设,加快煤矿企业转型升级。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深加工能力,促进煤炭与油气、石化协调发展,统筹多种化石能源利用,实现能源建材产业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
——轻纺鞋服产业集群。依托361°大竹鞋服产业园、川粤国际皮鞋城、四川体育产业园等项目,积极引进和培育丝绸、家纺、服装、制鞋等关联产业,大力发展苎麻纤维、竹纤维、蚕丝等天然纤维服装业,建设全国苎麻产业基地和全国苎麻集散交易中心,打造全国苎麻面料和成衣生产基地,规划建设苎麻博物馆、竹文化博物馆,打造“中国天然纤维服饰之都”,促进轻纺鞋服产业时尚化、链式化、集群化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大竹在达州率先推行“研发费用补助专项资金”“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等普惠政策,以“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激发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十三五”以来,全县企业共获省、市、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128项,获得财政支持资金4180万元,撬动企业新增研发费投入1.5亿元,创造“国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水平省级科研新成果5项,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突破45亿元。
倚靠科技创新这一法宝,大竹本土企业——川环科技公司与2016年9月成为全市首家上市公司。同时,该县力争到2023年培育天宝锦湖、东柳醪糟等2至3户本土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川东电缆、玉竹麻业、三鑫包装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让优秀的本土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活水之源”。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硬核。大竹和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一批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户大竹。凭靠每年2000多万元的研发投入和汽车特种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汽车特种橡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的技术积累,川环科技在深挖汽车市场的同时,正向轨道交通、石油、军民融合三大领域进军,“努力再造一个新川环”。天宝锦湖深化与高校合作,借智借脑,汽车电子配件等新产品正抓紧研发试产,离“上市”目标越来越近……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融合互动,正助力大竹再一次腾飞。
大竹县委书记李志超表示,将抢抓融入“双城圈”、建设“示范区”等重大机遇,紧盯东部沿海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做好“配套文章”、发展“配角经济”,推动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李清 谭楚甲 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