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十九大]漫步新城乡 听四川发展故事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17-09-21 09:17:43 编辑:张林 点击:

  行走现场

  发展之变

  搬进彩林沟 藏家生活挂上旅游快车挡

  本报记者 徐中成

  黑水县沙石多乡羊茸哈德村

  该村是彩林丛中的藏族美丽村寨。之前,村民主要以在高山上种土豆为生,后来政府投入上千万资金将43户村民全部搬迁。搬进新居后,统一打造特色藏式房屋,集中发展旅游业。

  “动作舒展开,跟着节奏走。”9月16日,黑水县沙石多乡羊茸哈德村村委会广场上,在舞蹈老师的指导下,40多岁的斯门头双手比划着,排练原生态锅庄。还有一个月时间,彩林就要进入最美的观赏期,“除了跳锅庄,还要打扫卫生、练习普通话,准备好迎接游客。”

  5年前,斯门头一家人和全村其余几十户村民还住在平均海拔2700多米的高山上。羊茸哈德村距县城不到20公里,但一些年龄大的村民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从公路爬到老寨子里,就要一个多小时。”斯门头说,山高路远,生活用品都得人背马驮。

  “山上主要种土豆、玉米、青稞,一亩地收入不到四五百元。”村支部书记三郎俄木说,经常发生滑坡,村民的房子都给冲烂了。

  2012年,黑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羊茸哈德村进行整村搬迁,政府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帮一点,整合各类资金4800万元进行统规自建。

  经过两年时间,完成了羊茸哈德生态民俗文化休闲旅游村的打造。“红瓦屋面片石墙,雕花门窗小庭院。”40余幢藏式小别墅呈排状分布,由“四纵三横”的入户水泥路隔开,错落有致。

  斯门头一家住进了140平方米的藏式小楼。一到深秋,周边的山林里五彩缤纷,好看得很。“这是以前从没想到的。”斯门头的丈夫格西说。

  依托彩林资源,46岁的木尔甲和另外4户村民率先搞起旅游接待。然而,搞旅游经营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做的饭菜没有品相,听不懂、说不来普通话。

  2015年,羊茸哈德村请来专业旅游管理公司,对全村40余户旅游接待户进行统一管理,并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将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全村每家每户当股东,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斯门头拿出5间房子,统一搞藏式民居住宿接待,还在村里的农民夜校学会了普通话,当上了旅游接待员。

  42岁的查尔波养藏香猪,为村里的旅游提供原生态食材。

  秋季赏彩林是旅游卖点,但太单一、季节性强。因此,每年春、夏季,三郎俄木还引导30多名年轻人到红原等地务工。

  村会计班玛说,通过乡村旅游、外出务工、搞养殖业等,去年全村总收入达305万元,人均纯收入12375元。

  记者手记

  走进彩林丛中的羊茸哈德村,印象最深的是每栋藏式小楼前,或种着绿油油的青菜,或栽着从山上移种的野花,既体现了藏家庭院生活情趣,又升级美化了民居环境。

  把村寨绿化与发展庭院经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富有乡村生活气息的细微变化,反映出了藏家人当下的幸福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原标题:漫步新城乡 听发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