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区万春镇:党建引领下的乡村产业新篇章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5-24 09:37:49 编辑:王露 点击:
在国家土地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成都温江区万春镇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市场化运作,有效解决了国家战略任务与农民现实需求的矛盾,不仅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更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增收。

一、乡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和支撑,在国家收紧土地政策大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国家战略任务与农民现实需求的矛盾成为成都平原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难点,也成为乡村治理的较大痛点。如何既能完成国家粮食安全任务,又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实现多元增收。处理这个痛点的关键是通过乡村区域价值最大化带动综合收益达到合理心理预期。但当前实现这个目标还存在几个瓶颈:
(一)乡村资源分布零散
川西地区特有的地理形态决定了乡村空间资源分布零散,造成资源整理成本高,集中困难,难以形成规模利用和集成开发。加之农户普遍的拆迁思维,难以承载优质项目资源需求,进而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市场吸引力。
(二)农民预期高合作意愿低
川西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家庭为单位的耕作方式,前期从事花木产业带来的丰厚收益造成对土地利用价值始终抱有较高心里预期,致使不愿意拿出土地从事粮食种植。往往见水才脱鞋,见到收益才参与。
(三)集体经济市场化水平不高
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水平不高,缺乏了解农村、熟悉市场的职业经理人,落地项目同质化严重,没有形成互补性、差异化发展。
(四)优质市场主体进入困难
因为乡村项目多数属于重资产投资,投资大、回报慢、周期长,让追求投资回报率的市场主体不敢轻易下手。加上政策尚不稳定带来的预期不确定性,影响市场主体投资意愿。
二、万春镇乡村产业发展经验
如何破除以上瓶颈,需要重新审视乡村资源的内部关系和外向价值,找准差异化优势,通过整合抱团思维,市场商业理念重构空间形态、赋能乡村资源,从而将乡村资源价值最大化,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带动群众复合增收。温江区万春镇结合区域实际,着重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探索:
(一)突出党建核心引领
探索“一核六优四化”做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突出党建这个核心,通过做优发展蓝图、管理机制、市场主体、人才队伍、赋能平台、示范项目,推动集体经济组织高效运转。通过经营规模化,产业特色化、运营市场化、人才专业化,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持续竞争力。万春镇联合另外两个镇,以三镇七村名义,共同发起成立了现代农业科创片区综合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六联六共”的利益联结实现片区抱团发展。
(二)育强集体经济领头人
实施“带头人”计划,通过开设董事长课堂,邀请农业专家、经济学专家、市场营销专家、法律专家等对295名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讲农村工作、讲公司运行、讲常用法律,推动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全部成为熟悉市场、了解群众、懂得运营的行家里手。同时,探索通过社招方式引进职业经理人,为集体资产运营配备“大管家”,持续增强集体经济组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坚持运营为前置的规划统筹
万春镇找准不同区域的空间特质和资源禀赋,以运营为前置,科学合理配置“经营性资源和公服性资源”,通过空间重塑、资源重组,实现区域空间效益最大化。与省民革乡村振兴优质团队合作,通过重塑高山和林两个村的“三生”形态,引进种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以及现代种业科服总部、种业资源交易服务平台,走科技农业路线;与上市园林企业杭州园林合作,聚焦生态生活美学产业高地,在成青路沿线共同规划“一廊、一环、两中心、多节点”空间形态,引导花木园艺走产业高端路线;与景域集团、驴妈妈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根据江安河水岸形态肌理,规划水墨田园与诗意生活功能区组团,构建“1+2345场景体系,走活力生态消费路线。
(四)运用商业综合体理念
万春镇打破现有项目土地产权流转、房屋拆掉重建、群众搬走离开的建设模式。用商业综合体思维整合农村宅基地、农用地、房屋、林盘资源,建立基于“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基础上的资源利用模式,将乡村资源所有权留在集体,将资格权和使用权进行剥离,并赋予金融功能。同时,构建“国有+集体+市场”合作开发机制,引入建设、移交、运营的BTO模式,开展资源统一收储、项目统一建设、商业统一运营,实现乡村一三产业融合互动,产业形态错位互补的发展态势。目前开发打造的两个区域,高山和林与江安河片区都是按照这个理念来的。只有这种整体开发,抱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区域价值的最大化。
(五)增加群众多元利益收入
产业发展成效最终要体现到群众的增收致富上,万春镇积极探索并创新群众与落地项目的利益链接模式。在项目盈利与群众增收两条线寻找最佳结点。例如万春镇在江安河项目规划中设计了6种利益链接模式,群众可以通过三权分置入股分红收益;可以利用闲置房屋、生产设施、生产要素租赁获取收益;可以进入项目就业获取工资收益;可以创业品牌加盟和IP分享获取收益;可以售卖农副产品获取收益;可以参与文化服务获取收益。全方位构建了群众“分红+工资+营收+租金”的复合收益结构,为实现群众多元化增收打通路径。
成都温江区万春镇通过党建引领下的乡村产业创新发展,有效整合了乡村资源,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品牌化,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这不仅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实现了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双赢。这一模式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