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以全覆盖现场拉练检验基层治理成效 铺展百里画廊画卷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5-23 10:24:39 编辑:杨钞淋 点击:
5月21-22日,彭州市开展2024年镇(街道)第一次拉练活动,以全覆盖现场拉练和座谈汇报的形式,检验镇(街道)基层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的发展成果和为民服务、为企服务的工作实效。
来自基层治理、农业农村、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市民观察员以及市级部门、镇(街道)相关负责人参加拉练,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本评分册,将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美乡村、为企服务、示范带动等方面对每个项目点位逐一进行评分。
如何打造集“治理廊道、产业廊道、生态廊道、文化廊道、景观廊道”于一体的彭派百里画廊?怎样去表达各美其美的百里画廊画卷?活动中,13个乡镇(街道)一把手轮番晒亮点、说特色,同台竞技比拼、相互交流促进。
各美其美,全力服务百里画廊打造
龙门山镇鱼凫湿地公园暖心驿站由闲置游客服务中心改建而成,是集游客服务、简餐轻食、特产展销等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驿站内配备空调、饮水设备、微波炉、应急药箱等设施,向在地居民、外来游客等群体提供暖心服务,以“小驿站”服务彭派百里画廊产业廊道建设。

丹景山镇1961车站记忆处于百里画廊河谷段,是深挖三线建设、牡丹和小火车文化底蕴,活化历史文化建筑和闲置房屋、沉睡土地资源,由“政府投入+居民自筹+社会资本引入”的模式打造而成的一个社区消费场景。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丹景火车文化,还可以品尝老站烤鱼、青花椒鱼等特色美食,享受休闲娱乐、咖啡简餐、文化旅游等“一站式”服务。
天彭街道野邻·生态活力消费圈,是优化原“野邻”党群服务阵地打造的集“发展+治理+服务”,功能复合、业态融合的城市会客厅。不仅有优创代办点、健康小屋、旷野书局等多元化服务空间,而且依托音乐广场、智慧运动秀场等各类场景,打造野邻集市、信义市集、企业好物展销等多元化活动平台,定期举办绿道跑、摄影展等引流活动,积极营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有效将资源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各出奇招,全力优化为企服务
濛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以“暖心治理”主题,采用“公益+商业”运营模式,在涵盖党务、政务、社会、人才、文化五大功能基础上免费提供民意收集、便捷生活服务、志愿服务和亲子阅读、公益性文化活动、禁毒宣传等综合服务。同时以“空间换服务”,提供咖啡、茶歇、舞蹈和托管等各种社会化服务,满足雨润市场、万贯产业园、周边小区等人员的个性化需求,以暖心治理凝聚人心,有效服务国际陆港彭州片区建设。

隆丰街道井堰村立足配套服务功能区和办好村民关心事,做实议事协商机制。搭建“议以求同、协以成事”村民说事平台,建成“村语巷言”直播间、泉野小厨、“彭派生活”泉憩营地、“小农夫”体验园,创新党建引领、村庄议事、院落小区协商、家庭议会“四制”,实现了争议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助推华能燃机重大项目顺利进场。
丽春镇航动社区建强“蓝动能·梦工厂”核心服务阵地,提供生活缴费、康养托幼、就业指导、引才用工等服务30余项,免费共享蓝立方智慧空间、会议室、24小时延时服务区、健康驿站等。开放春晖足球场、航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链接北航研究院、航动中小学等,引入踪林碧鸡、丽春足球俱乐部,布局企业交流中心、航空科技馆等场景,丰富社区食堂、文化研学等业态体验,切实当好企业的服务员。
各尽其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通济镇圆通坝社区直面农村困境老人养老问题,深化“五社联动”,构建老人出一点、志愿服务一点、社区集体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政府补贴一点、菜园创收一点“六个一点”运管模式,开办爸妈食堂。自开餐以来,“爸妈食堂”助餐已超1000天,服务老人超50000人次,这种互助养老模式在阳平社区、花溪村等村(社区)复制推广,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照进山区农村现实。

桂花镇金城社区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辐射整个龙门山·柒村乡村旅游度假区,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社区生活圈网络。生活圈集乡村旅游、智慧生活、便民服务等为一体,植入“24小时便民服务驿站”、AED除颤仪等设施设备,优化社区公共服务。依托信任互助社等平台推动网格片区共治、服务共享。发展“共享+”社区产业,活化在地文化资源,打造方塘·青山台、油库酒吧等社区商业消费场景,不断完善幸福生活圈业态功能,真正实现了以需求配资源,为居民、游客提供嵌入式精准化服务,让乡村社区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迭代。
致和街道太平家园小区是彭州市最大跨村混居开放式小区。街道以“先自治再整治”思路,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完成太平家园邻里中心、停车、共享花园等惠民工程建设,健全小区党组织、管委会,孵化绣娘工坊等自组织队伍,探索“十三治”自治模式,实现小区软硬环境双提升。同步以“街道集体经济公司+社区社会企业+社会公司”的方式,引入社区合伙人营运农夫集市等资源,破解自主造血难题,让小区真正成为居民的幸福家园。

各尽所长,全力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白鹿顶村发挥好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实施两岸同耕项目。利用抖音平台开设“红色电商·两岸同耕”助农直播,售卖白鹿白茶、腊肉等农特产品,推介白鹿顶村伊莎白文化和湔江河谷人文风情。引进红藜米种植等台湾特色产品技术,加工羊肚菌、中药材、猕猴桃、山猪肉等农特产品,与台青联合打造“野行”露营基地,联合台籍农业专家开展农产品经验交流学习,推动村民增收的同时促进两岸人才、资金、技术交流共融。
葛仙山镇探索乡村党建联合体共富模式,成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打造智慧农业、果香优选商城等智慧平台,抢抓金彭结对联动契机,打响熙玉酥梨、花园李等仙山水果品牌,打造精品民宿“烟火渡”、休闲场所“壹间山·花坞”、公共空间“梨花读·乡村图书馆”等美场景,推动特色产品“出村进城”、乡村旅游“引流入村”。
九尺镇谢家院子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打造“红砖记忆墙”、遇缘树议事角等文化地标,招引乡贤共同打造鸭嘎嘎、春风十里等商业消费场景,开辟“蔬菜创意农业+田园绿道休闲+九尺美食文化”的创收路径,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下人才”。
敖平镇七星泉村立足彭州川芎主产区区位优势,借势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通过中医药、川西林盘项目等优质生态资源,完善科普展览、泉水泳池、特色餐饮等服务设施配套,打造中医药观光休憩疗养林盘,高品质呈现中医药产业田园会客厅,着力打造“西有七星泉村,东有川芎公社”万亩川芎大地景观七星泉共富田园示范场景,推动川芎多领域多形态应用,为彭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座谈会上,彭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围绕公共服务、养老服务、交通出行服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行了汇报,进一步检验为民服务的工作实效,及时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拉练的目的除了营造你追我赶的比拼氛围,同时也是为镇(街道)提供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彭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观摩和学习,激励镇(街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强化优质服务供给、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突出展现百里画廊的治理之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新篇章贡献彭州力量。(彭礼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