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化底蕴绵长深厚,社会氛围创新开放,现代气息浓郁厚重。同时,成都也是全国驻军大市。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成都乘着中国梦、强军梦的强劲东风,军地同心、携手奋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早已融入城市血脉,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四川省双拥模范城“十一连冠”的殊荣印证着成都双拥走过的坚实足迹。
城市地标性建筑举办国防和双拥主题灯光秀活动。
01 尊崇氛围“浓”
随着“铸魂强军号”一声呼啸,国内首列以军史、装备、征兵和双拥为元素的主题地铁专列缓缓驶进站台。迈入车厢,英烈英模事迹、强军宣传口号等,全方位、多维度展现了艰苦卓绝的建军历史、英勇善战的军队形象和双拥共建的动人场景。“这趟专列没有广告,完全是一个移动的国防教育课堂。”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列地铁是最具震撼、最富激情的“戎装”风景线,向蓉城市民和游客展示了人民军队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
从“铸魂强军号”列车出来到地面,处处都能看到城市建设中融入的国防和双拥元素。走进青羊区成飞航空教育基地、锦江区双拥主题公园、天府新区“拥军桥”等场所,“爱我人民爱我军”成为城市风尚,丰沃的双拥文化浸润人心;在天府熊猫塔、金融城双子塔等城市地标建筑、商业密集区,随时都能看到滚动播放的双拥宣传视频,“八一”期间举办的双拥主题灯光秀,将双拥氛围推向高潮。
“成都军民浓厚的鱼水深情还体现在细节和实处。”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市各级始终坚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清双拥工作的重大意义,军地双方“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团结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
地铁6号线铸魂强军号。
02 军地同心“建”
“在成都舰上,依然能被几千公里外成都人民的拥军热情感染。”2023年8月1日,成都市双拥办、成都大运会执委会联合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军事报道》栏目组、成都电视台等媒体,赴山东青岛海军某军港码头举办“青春耀大运相约成都舰”活动,向成都舰官兵致以节日问候和祝福,并赠送大运会火炬“蓉火”。活动中,大运会吉祥物“蓉宝”登舰与官兵互动,大运会开幕式节目片段经典再现,受到官兵的一致好评。
城舰双向奔赴、同向奋斗的良好风貌,也成为成都市和成都舰在开展“城舰共建”中一个新的起点。青年代表与官兵定期展开青春对话,最新发布的人才政策向优秀退役军人倾斜……战舰与城市的共育共建散发出新活力。“城舰共建开展以来,我们双方保持高频率的互动互访,充分利用成都市城市文化、地域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城舰共建特色品牌,聚力引导成都人民关心国防建设,关注成都舰发展,浓厚城舰同名、军民同心的良好氛围。”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双拥工作的向好开展从来都是地方和部队之间的“双向奔赴”。近年来,成都市积极帮助驻蓉部队、海军“成都舰”、驻藏某部解难题、办实事;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驻蓉部队、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活动,传递党委、政府和成都人民对边海防官兵的深情问候;做好退役军人转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官兵子女教育优待等工作;率先推出随军家属积分安置办法,持续举办随军未就业家属专场招聘会,坚持让最优教育资源惠及军人子女。部队官兵也用热血和担当书写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新时代壮歌。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官兵挺身而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军民共同绘就一幅幅乡村发展新画卷;在锦江小学、龙泉四小等“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海军爱民学校”里,官兵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捐资助学……
03 服务保障“新”
“我在老家是小学老师,去年随军后就一直赋闲在家,这次招聘会专门安排教育局的同志为我们介绍青羊区中小学校教师岗位用人需求和进入渠道,真是雪中送炭,我会继续当好贤内助,坚决不拖他的后腿。”在2023年的“戎才荟”招聘现场,空军某部军官家属陈香高兴地说。
“戎才荟”是由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专门打造的、旨在促进退役军人及军属高质量就业的全市专属招聘品牌,近四年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911场,提供岗位近87万个,成效显著,受到了用工企业、退役军人以及军人军属的普遍赞誉。
2021年,成都市爱国拥军联合会成立、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成都市拥军事业发展基金设立。三年来,知名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纷纷加入拥军行列,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待项目累计6500余个;拥军事业发展基金累计筹集资金6000余万元,完成拥军公益项目百余个,上万人次受益。
成都市不断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实体+互联网”服务超市1474个,为退役军人提供金融服务、医疗健康、通讯服务等17个方面专属优惠;高质量承办第二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2个参赛项目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获“特别贡献奖”。(新时代中国双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