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成都如何因地制宜?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4-03-07 09:46:22 编辑:张夏桐 点击: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去年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进一步作出全面阐释、系统部署;再到两会期间,提出一系列新要求……频频谈及、密集部署的原因就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换言之,不能简单地把新质生产力等同个别新技术、某些新产业,盲目逐“新”而上、乃至喜“新”厌“旧”。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传统产业这个基础,要以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对成都而言,就要坚定把科技成果转化与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分别作为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科技创新更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传统产业资源禀赋有异,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亦不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今年初,成都从自身科技力量和产业基础优势出发,明确聚焦6大重点领域24条细分赛道,出台14条政策措施,前瞻培育未来产业。其中,在前沿生物领域,成都就拥有生物经济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全牌照”比较优势。
生产力向“新”而“动”,之于成都,要拉长“长板”,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产业体系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也要探索“新板”,立足实际,有选择地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更要补齐“短板”,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让我们一起先立后破勇争先、因地制宜善作为,持续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新动能,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