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区域经济繁荣 四川天府新区6.0版出台助推营商环境再升级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2-29 15:51:08 编辑:林锐森 点击:
如今,营商环境日益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成为一座城市聚集资源的战略能力的体现,而优化营商环境则是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2024年开年,成都正式出台营商环境6.0版政策,作为国家级新区与“公园城市”首提地,四川天府新区立足过去发布的营商环境政策,实现迭代优化,结合工作部署印发《四川天府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
为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举措》从提质政务服务、提速项目审批、提升纳税服务、提能要素供给、提档法治保障、提优市场环境、提级诉求办理、提效政策服务八大方面,明确了40项重点工作,推出63条举措。与此同时,2024年,四川天府新区还将持续展开“畅通企业诉求渠道”“集成惠企政策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专属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六大改革攻坚,在新的一年里积极“筑巢引凤”,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法治护航,共谱营商环境新篇章
2024年,我国对法治营商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在这一背景下,四川天府新区营商环境6.0版明确提出“提档法治保障”。全流程提升涉企案件办理与提升商事纠纷化解质效,优化当事人诉讼体验,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旨在以更优的法治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发展信心,以更强的法治保障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积极创新,推出了“登门送诊、切脉号诊、全科陪诊”的“三诊”工作法,这一创新在《举措》中扮演了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关键角色,在“三诊”工作法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企业,天府新区法院持续开展“司法大拜年”活动,深入走访辖区内的企业和行业组织,为他们量身定制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套餐”。通过主动靠近、走进企业的服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了法治营商环境的温暖和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天府中央法务区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在《举措》中也将积极发挥作用,利用调解、仲裁、诉讼等多元解纷渠道的优势,推动涉外商事纠纷的实质化解决。同时,在天府中央法务区“三中心e法亭”的框架下,实现了“调立审保执”的一站式办理,大大提高了商事主体的解纷效率。这种高效、便捷的解纷模式,不仅缩短了纠纷处理的时间,还降低了企业的诉讼成本,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2023年,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牵头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指标持续位居成都前列,工作经验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四川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数据显示,2023年共审结民商事案件23875件,立案标的195.75亿元,办结买卖、建工、服务等各类合同纠纷案件13465件。相关案例入选“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法治典型案例”、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成都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政商交流,共助企业“破圈”发展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政企之间的紧密合作与沟通,成为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2024年,四川天府新区继续深化这一政企交往理念,《举措》中针对“提级诉求办理”作出了详尽的规划,通过延续并优化“蓉易见·湖畔听音”政企交流会机制,完善政企互动平台,“以点带面”解决一批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诉求。
同时,结合强化智慧理政平台管理,全面融入新区城运平台,提升企业诉求处置质效。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联动社保、税务、法律等职能部门,整合企业咨询信息,推动企业咨询诉求即问即答,及时解决企业诉求。

“蓉易见·湖畔听音”不仅是一个交流机制,更是政府倾听企业心声、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的重要窗口。2023年,四川天府新区共开展五期“蓉易见·湖畔听音”企业座谈会,收集关于员工子女就学、交通出行、政策兑现、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等领域的问题、诉求115条。
在《举措》中,四川天府新区将广泛收集诉求,持续打造新区“蓉易见·湖畔听音”政企交流品牌,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些声音不仅反映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需求,也为新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着眼科创,共建产业创新高地
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四川天府新区作为成都科技创新资源的高地,重任在肩。四川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曾介绍称:“近年来,四川天府新区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精准发力,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高地。”

值得关注的是,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四川天府新区此次将“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窗口”纳入《举措》中,旨在依托科创生态岛为企业、院所提供科技成果查询、技术合同登记、科技奖励申报、科技政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与此同时,四川天府新区还持续打造“科创通+科创岛”线上线下融合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有效,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其实,布局科技创新,打造成果转化高地,四川天府新区早有谋划。位处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创生态岛,是成都首个以服务科技产业为功能的载体,作为综合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聚集区,集合“聚、服、展、孵”四大功能于一体。2023年10月,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启动试运营,布局科技政务、科技金融等六大服务功能,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服务;2023年11月,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正式运行,并举行首场科技成果发布活动;2023年12月,科创生态岛开通“科创服务直通车”,上门服务入驻的重大功能平台和链主企业;2024年初,聚焦“带服务、送政策、促转化”的科技服务直播开启;再到近期,成都科创生态岛“一岛三区”中的新兴产业育成区首开载体——创想中心(W7号楼)提前呈现,意味着科创生态岛的功能日渐完善,“一岛三区”的空间布局加速呈现。

在《举措》中,“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窗口”这一有力举措的推行,将持续筑强成都科创生态岛极核引领功能,推进创新要素和科技服务提质,为加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构建一流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增添动力。
聚焦“五个一”,共提政务服务效能
2024年1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
“今年,我们新区将通过规范‘市民中心’建设,推动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民中心’,让以往需要分散办理的医保、社保、不动产登记等各类政务事项实现‘一门办理’。目前,我们正集中精力推进‘市民中心’的打造工作,计划在今年面向办事的企业、群众开放。”谈及政务服务“五个一”中的“一门办理”时,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也是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为落实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举措》中还在一窗综合、一网统一、一机多办、一次告知方面制定细致改革任务,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提升质效,极大降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
以“一窗综合”为例,天府新区坚持“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模式,推进窗口集成化。具体而言,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建设无差别综合窗口,实现“一窗进出”。据介绍,天府新区今年将在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深入推进“无差别综合窗口”受理;而在新区市民中心,将逐步推进“无差别综合窗口”受理,实行“无差别综窗”+“分领域综窗”双轨运行,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直接影响到每一个经营主体的成长、创新和发展,影响到所有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增长动力,是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天府新区存量市场主体总计127163户,同比增长11.23%。
开新局,谱新篇。2月6日,四川天府新区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会上提出2024年经济工作主要目标:四川天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突破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700亿元。直管区经济增速保持全市前列。面向新目标、新挑战,天府新区将凭借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厚植促进企业发展的丰沃“土壤”,以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帮助企业稳信心、促发展,蹚出一条以实体为支撑、创新为动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温彩苓 张嘉钰 戚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