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再成全国两会热门话题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4-03-06 09:48:50 编辑:张夏桐 点击: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场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要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会场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关乎城乡差距缩小,关乎国家均衡发展,关乎老百姓获得感,再次成为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
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结合因地制宜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我关注的问题来自田间地头、种植养殖一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说,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乡村振兴中如何借鉴“千万工程”来实现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建议。吴德说,只有乡村变得更美,乡村环境变得更好,产业蓬勃发展,大家才愿意在乡村留下来。
吴德告诉记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学什么?怎么做?吴德介绍,2023年,四川农业大学推进“两大行动”,投入1亿元经费,持续推进学科、人才、团队、科研协同发展,形成一批理论突破和科技成果;与广东省农科院等单位联合成功创建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时推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西南基地创建工作,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全年登记科技成果4087项、同比增长48.4%。吴德在采访中说,“农业的新质生产力尤为重要,新就是要有创新,要产生颠覆性的技术,比如我们生物育种、基因编辑和生物合成技术在农业当中的运用,就可以培育好的品种,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到乡村振兴中来。”
在吴德看来,浙江“千万工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产业兴旺。吴德认为,要突出产业振兴,把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与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无论是种植养殖业还是农旅融合新业态,乡村在产业发展上都要有“独门绝技”。
目前,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已被定位为四川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抓手,具体该怎么做?吴德建议,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这些好的基础条件对于人才返流也能够起到一个关键性的基础作用。“首先是要宜居,关键是要推进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后,我相信会有人从城市回流到乡村。”吴德说。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
把数字乡村建设融入城乡融合发展规划
“今天听取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十分贴近民生,让人很感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向记者展示她密密麻麻的笔记。
此次,她带来了关于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数字化浪潮中,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随着数字技术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场景拓宽,加之新时代农民信息技能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短视频平台,“乡村博主”等农村新业态,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治理注入全新动能。
在陶勋花看来,在这股浪潮的背后,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滞后、数字信息覆盖质量不高、信息科技支撑不足、人才吸附能力欠缺等问题,亟需做好“强基础”“补短板”等关键工作,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我建议加大政策支持,把数字乡村建设全面具体融入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之中,从多渠道多领域全面鼓励和支持乡村基层的数字化创新,并全方位完善精准有效的配套政策制度。”陶勋花提到,完善基础设施,可以加快推动乡村地区5G、物联网、千兆宽带网络发展,持续提升乡村网络质量水平,不断完善涉农信息服务和终端供给,为乡村数字化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村务等,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加强政府统筹,推动城乡间数字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陶勋花还表示,可以根据项目投资额度,分级、分类建立多维度的评价验收体系,解决项目验收的实操难题。在她看来,还应该加快构建覆盖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治理、村务管理、村民服务、文旅发展、电商产业等多方面的数字乡村治理综合应用平台,从而全面提高乡村施政反应速度和行政决策质量,提升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要鼓励数字化企业及专业人才聚焦乡村数字化产业创新发展,为乡村数字化发展提供新动能。”(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