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 激活“本草”密码 “药库”变“金库”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1-05 17:48:48 编辑:尹岚 点击:
“达州位于秦巴山脉生态核心区,素有秦巴药库之称,中药材资源富集。近年来,达州通过在药材种植上精耕细作,在产业布局上延链补链,在乡村振兴上强势赋能等多种举措,在药材种植、产业布局、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下足了功夫。如创新秦巴药乡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每年评选中药材产业兴旺、中医药文化浓厚、中医药服务实力强的三星、四星、五星级秦巴药乡,给予产业资金支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现已培育秦巴药乡8个,带动就业2万余人,实现乡镇有适宜产业可抓、企业有优质药材资源、百姓有稳定增收渠道,有力带动了乡村振兴发展。”2023年12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四川省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举措时,达州市副市长刘政介绍了该市在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达州市副市长刘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达州市近年来在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工作成效
 就在此前不久,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对2022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其中,“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达州市也赫然在列......
“秦巴药库”美景如画
 达州地处秦巴山脉生态系统核心区,是四川中医药大市,中药材资源位居全国六大中药材产区之首。境内有动植物品种资源2386种,现存标本5万多份,在四川占比60%,在全国占比22%,已收入《药典》标准的就有431种,规模化人工栽培道地药材89种,乌梅、萼贝、天麻、黄柏、木香、厚朴、白芍等道地药材久负盛名——“秦巴药库”由此闻名。
近年来,四川达州紧紧围绕“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总要求,充分挖掘中药材资源优势,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着力构建新格局、建设新高地、做亮“特色卷”,狠抓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中医药强市建设,全面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药”效十足。
高位统筹 夯实达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基
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先行。如何把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达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坚持首先从体制机制上“开刀”,创新设立市中医药管理局。2019年1月21日,随着一幅鲜艳的红绸缓缓拉开,“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向世人露面,正式揭牌。这是在机构改革中的“达州示范”,全国率先单独设立的市一级中医药管理局。随后,所辖达川区、万源市、渠县分别成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服务中心),实现了中医药工作的统一管理。这一剂良方,让达州中医药管理从“副科”到“专科”,由“九龙治水”改革为“统一管理”。有了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破除了体制机制的壁垒,预示行政运行机制将更顺畅。
与此同时,该市坚持“兴医兴药”并举,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中医药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县(市、区)政务目标考核体系,建立了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2023川渝中医药文化宣传研修班、名中医达州行暨“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中医药主题赛启动仪式在达州举办
 人才,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达州市在人才引进和培育上不遗余力。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合作成立达州产业技术分院,创建全省唯一的全日制中医药高职院校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建成国家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和国家中医医师技能考试基地,联合举办川渝两省(市)中药材生产技术骨干培训班,开办达州中医药人才示范培训班,大力实施“秦巴工匠”工程;在全市设立多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每一个特色品种配备一支专家服务队......目前,达州拥有高等院校3所、中职院校40所,在校学生10万余人,开设各类专业100余个;“千名硕博进达州”活动平台共引进各类高层次、高学历专业人才1233名;正在实施的“巴渠工匠培育工程”和“达商企业家培育工程”,共同构成达州中医药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助推达州加快打造川东北中医高地。
在政策支撑上引领先行。该市先后出台“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14条措施”“中医药强县建设标准”等20项规划及政策措施,创新开展《达州市野生濒危中药材保护与开发利用条例》地方立法,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为全国设区市一级首创。市里每年预算中医药专项发展资金1000万元,而且逐年增加。将符合医保政策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费用的支付比例提高10%,优化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251个、新增中医药优势病种18个,推进医保DRG付费向中医医疗机构倾斜,更好地满足了群众中医就医需求。
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达州“秦巴药库”展区分外醒目
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为号准达州中医药产业的“ 脉”,达州市专门邀请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药学院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坐诊”达州,就达州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分析研判和科学规划。达州市站高谋远,围绕坚持“中西医结合”,将二者有机融为一体,为“秦巴药库”强势赋能;围绕“建基地、带农户、育龙头”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工程,将中医药作为极具市场比较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来抓,规划形成“一核引领、两翼带动、六级赋能、全域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构建全市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在传承发展上破题先行。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既要“好看病”,还要“看好病”。该市加大基础投入,投资43亿元迁建和改造公立中医医院8家,建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2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44个。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48%,市本级及七个县(市、区)均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张大宁国医大师学术传承工作室”“胡昌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工作室”“罗云省名中医工作室”“罗中勇传承工作室”“陈逊文传承工作室”相继成立,建立国医大师、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6个,建成中医馆209家,新增中医药高级职称技术人才91人,新招引中医药研究生9人,成功举办达州中医药适宜技术大赛,实现乡镇全覆盖,群众中医就医更加便捷。
陈逊文传承工作室落户达川区中医医院
强化科研提质赋能,成立中医药产业孵化中心、中医药研究中心,4个中药制剂在全省医疗机构调剂使用,乌梅降糖颗粒已进入中试阶段。创新组建中医药文化宣传科普“百人团”,出版《达医达药济天下》丛书,制作了《巴渠本草之光》宣传片,拍摄了《达州中医有力量》视频,建成了5个市级文化教育传承基地,1个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正在建设达州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在巴渠大地得到传承弘扬。
“一个电话、两副中药、三次服用、四季平安......”这是万源市长坝镇幺滩村年过七旬的周洪全老人编的一句顺口溜,生动描述了“方便看中医、放心中医药”行动“一站式”服务给当地农村老年人带来的便利。
全链贯通  中药材产业成为达州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药材种植上精耕细作。该市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从种植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23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全市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1万亩,居全省前列;其中规模5000亩以上的基地16个,达川、宣汉、万源纳入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县。建成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37个,形成强劲的产业发展集聚优势和规模效应。围绕“建设全国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市”目标,推广中药材种苗标准化培育,大幅提升优质种苗产量;充分利用育苗周期短、种苗单价利差高等优势,进一步扩大种植利润空间,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秦巴药乡”大竹县文星镇野菊花种植基地
 “药材好,药才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中药材是关键,只有守住中药材,才能更好实现优质发展。达州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虽然突飞猛进,但是并不急于求成。特别是在保持中药材药理的原生性方面,始终坚持固守精华。培育乌梅、天麻、淫羊藿3个大品种,建成全国最大的淫羊藿、百部种苗繁育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天麻林下仿野生栽培基地,推动“达药”品牌走向全国。
四川省道地中药材创新团队专家服务基地落户宣汉县厂溪镇柏坪村川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在产业布局上延链补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联合体、秦巴山万达开中医药发展联盟等模式,持续壮大中药材经营主体,推动中药材产业向预防、保健、康复等大健康领域拓展,培育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生产企业47家、零售连锁企业27家。规上中医药企业12家,中药生产加工企业8家。正在建设达州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博览园,与重庆开州联办“三峡药博会”,擦亮“秦巴药库”金字品牌。
“秦巴山·万达开中医药发展联盟”由秦巴山和万达开地区的达州市、万州区、开州区、广元市、南充市、广安市、巴中市等七个市区共同发起成立,这两个地区位于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被誉为国家生态环境最为优越、保护最良好的区域,被视为“动植物基因库”和“药用植物资源库”
 延伸中药材产品链条,丰富果蔬汁饮料、果酒等新产品形态,提升中药材附加值。“乌梅子酱”成为今夏引爆全网的达州标志性网红产品。“达川乌梅”获评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和四川省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万源市被纳入中药材可追溯系统国家试点县。
达川乌梅良种繁育中心一角
 开展优新品种选育,“川重1号”“达梅1号”获省级新品种认定,成功认定萼贝基原为太白贝母。培育引进国药集团、地奥天府药业等7家龙头企业,研发生产地榆升白片、回生口服液等中成药品20余种。目前,全市拥有注册、获准生产药品190种,列入国家级新药品种4个。“蛇难爬”消肿散被列为省非遗保护名录。
为早日将达州建设为“秦巴药库·康养天堂”,达州市将突破口放在现代医药产业园的建设上,达州市现代医药产业园是达州现有的唯一一个医药产业专业园区,是达州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平台。达州市现代医药产业园区,坐落在通川经济开发区内。该园区规划占地面积3000余亩,以中医药、大健康、医疗器械、保化品、医药集散为发展方向,定位为“百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园。
达州市现代医药产业园区一角
 大力推动达州造达州用,强化本地中药材专题推介,争取更多达州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和政府采购目录。研究出台推动本地医院优先采购本地中药饮片和中药材具体措施,撬动达州中药饮片10亿产值市场,拉动本地中药饮片产业发展。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科研架构逐渐完善。依托学院和各级科研机构,持续完善科研架构,在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成立了中医药产业孵化中心、中医药研究中心、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心。与浙江海洋研究院合作建立了中医药大健康产品中试车间。推进创建中药材省级检测中心,谋划建立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全市中医药科研架构体系不断完善。
在乡村振兴上强势赋能。“医养结合”是达州创建中医药强市的另一个“方子”。该市创新“中药材+文旅”发展模式,以产业园区为发展方向,依托巴山大峡谷、乌梅山、云门天寨、黑宝山等自然旅游景区,打造了一批集生产、科研、旅游、康养等于一体的中药材基地,建成省级现代中药材农业园区3个,建成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3个,开发中医药精品旅游线路12条。
创新“中药材+粮油”发展模式,采取套种、间种和林下种植方式,全市40%的乡镇、60%的村通过种植中药材,实现村民创收。“去年我们对当地1200多户农民所产乌梅敞开收购,收购鲜梅近500吨,平均每户可增收2000余元。”达州乌梅(中药材)现代农业园解决了当地群众历年来“销售难”“销售慢”的问题。
 2023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天府森林粮库”概念。森林药材,也被纳入这个范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大健康产业中,药膳,已成为养生时尚。那么,对于有“秦巴药库”美誉的达州来说,如何让“天府森林粮库”落地生根呢?一年来,该市着力扩大规模、丰富品种、调整结构,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加快培育森林食物。发展油茶产业。市政府办印发《达州市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破解油茶发展用地、种苗、资金等难题。结合省级造林绿化补助项目、川东平行岭谷国土绿化项目等项目,全年已栽植油茶3.7万亩,培育油茶苗木300万株。升级竹笋产业。新建、改建笋材用竹产业基地2万亩,建成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2个。建设竹区基础设施,近两年配套修建生产作业道路78公里。推进完善竹产业链,新建1500吨即食笋生产线,建设竹笋冷藏库、购置冷藏车。壮大林下产业。规范化种植百部、重楼等林下中药材。积极发展椿芽、乌天麻、树花菜等森林蔬菜,扩大松菌等林菌采集范围,探索林下食用菌循环利用模式。有序发展黑鸡、黑猪等林下养殖,万源林下养殖项目成功入选天府森林粮库示范项目。
该市创新“秦巴药乡”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每年评选中药材产业兴旺、中医药文化浓厚、中医药服务实力强的“三星、四星、五星”级“秦巴药乡”,给予产业资金支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现已培育大竹县文星镇等8个“秦巴药乡”,其中在万达开毗邻地区就有龙泉、八庙2个乡镇,带动就业2万余人,实现乡镇有适宜产业可抓、企业有优质药材资源、百姓有稳定增收渠道,有力带动乡村振兴发展。2023年末,全市中医药综合产值预计突破150亿元。

达州市50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品种区域分布图
 “我们将紧紧围绕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市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目标任务,奋力打造中医药治理模式和特色发展的先行地、中医药产教融合和协调发展的集聚地、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开放发展的引领地,争当全省乃至全国中医药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按照《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到2025年,达州市中药材种植(养殖)面积计划稳定在85万亩、实现产值40亿元——全市中药材产业要实现综合产值180亿元,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黄中平信心满满。(李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