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中国人过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寓意“年年有余”。2月5日,立春刚过,春节临近,位于高县可久镇龙口村的高县宜人渔业生态养殖基地,肥美鲜嫩的鲈鱼迎来“起鱼”好时节,呈现出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
“大家用力拉紧网,慢慢往中间收……”早晨,天刚亮,养殖基地负责人李伦就在成鱼养殖区忙碌着指导工人们拉网捕捞鲈鱼。虽然天气寒冷,却丝毫挡不住大家捕鱼的热情,在工人们响亮的吆喝声中,渔网越收越紧,水面顿时沸腾起来,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跃出水面,激起朵朵浪花。
笔者看到,与平常的鱼塘养殖不同的是,这里的鱼全部养殖在一口口直径12米、高2.5米的“大圆桶”里,呈鱼骨状排列开来,让人眼前一亮。李伦介绍,这些“大圆桶”叫陆基高位池,是一种新型立体水产养殖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大、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可实现全年连续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里产出的成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市场青睐。目前,基地共有82口这样的陆基高位池,年产成鱼58万斤。
捕捞起来的鲜鱼在称重后,被及时装车运往市场。“目前已出售了2万多斤鲜鱼,后续还将根据市场订单陆续起鱼,争取在春节期间将该批成鱼全部售完。”李伦介绍,基地从去年7月开始陆续投放鱼苗,经过6个多月的精心饲养,赶在春节前抢“鲜”上市,预计该批成鱼总产量在13万斤左右,除了供应当地市场,还销往宜宾、泸州等地。肉嫩肥美的鲜鱼直供市民餐桌,将为市民的年夜饭增添一道别样“鲜味”。
可久镇水资源丰富,二夹河穿境而过,一江清水,孕育了一片“鱼米之乡”。近年来,该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盘活水资源,大力推广立体水产养殖、稻田养鱼等生态养殖模式,沿二夹河流域规划发展400亩的稻鱼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持续擦亮“鱼+”模式品牌,让“生态鱼”激起致富“浪花”,带动群众实现一田多用、一田双收,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罗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