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庆端午!遂潼两地联合举办“粽香涪江 ‘船’承文明”活动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6-11 14:13:58 编辑:杨晶 点击:
6月10日15时许,遂宁市船山区犀牛广场人头攒动。端午节当天,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这里热闹起来。
包粽子、制香囊、编彩绳、做艾草花束……广场上,遂潼两地联合举办的“粽香涪江 ‘船’承文明”—“我们的节日·端午”遂潼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把17个展位串联起端午文化展示与体验场景,为市民带来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文化体验,在品尝“节日味”的同时也尽享“文化味”。
取两片清香粽叶、翻折成漏斗状,再放入吸满酱汁的糯米、卤肉,包紧后用细绳一捆……仅二三十秒,一个传统肉粽就出现在市民严婷手中。展位前,严婷包完一个粽子,便蹲下身去,手把手教着女儿张亿苒包裹粽子。“好多年没包粽子,今天借着活动,带娃娃来体验一下,让孩子从小接触、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粽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包粽子、吃粽子更是端午的一个重要习俗、文化表达。在船山,当地市民还将包好的粽子连成串挂在一起,称其为“高粽”,代表着大家对学子金榜题名的美好祝福。
“以前哪想到,艾草也能做成花束。”90后市民张小丽站在艾草摊前,饶有兴致地跟着手艺人学习制作艾草花束。桌子上,堆满了彩绳、挂饰、纸张、祈福卡等装饰物,张小丽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一把艾草就变成一束具有仪式感的艾草门挂。张小丽说,小时候过端午,奶奶都会买把艾草挂在家里,寓意驱邪纳福。“现在的门挂既保留了传统寓意,还好看。”
在一旁,造型多样的香囊也深受市民追捧。市民们围在非遗传承人的身旁,体验制作香囊。
活动中,棕编、胡氏剪纸、夏氏风车、文明实践共建活动等展示区,找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营造互动式的节俗体验新场景,为端午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赋予新的表现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感、可知、可参与。“这里不仅有端午的习俗文化,还有非遗展,处处展示着中国文化千年之美、非遗魅力。”
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中,才能深入人心。“将民俗文化活动与文明实践相结合,让广大市民沉浸式了解节日文化内涵、民俗知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船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郭建军说,端午节正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好时机,有情怀有文化的互动体验,才能让船山持续焕发生机和活力。
当天晚上,还设置了端午主题文艺汇演,以颂文明·迎端午、树新风·共安康、粽情谊·庆佳节3个篇章,充分展现端午传统文化习俗,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据了解,近年来,遂潼两地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签订《遂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体化发展协议》,制定《2024年遂潼宣传思想文化一体化发展十件事》,持续强化理论合作、舆论合作、文明合作、文旅合作,打造了遂潼“涪江双城记”文明实践示范共建等系列品牌。(船山区委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