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嘉陵:三管齐下 让良田种出更多粮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5-21 07:44:04 编辑:杨仁昌 点击:
嘉陵区金凤镇小麦机收现场 宋昕 摄
近日,在嘉陵区金宝镇川主宫社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加紧进行河道整治。完成调型的田地成片相连,原先零散的“小田”逐渐变成连块成片的“大田”,呈现出良田阡陌井然、沟渠串联成线的景象。
近年来,嘉陵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效,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全区粮食安全。嘉陵区规划建设11个优质粮油示范片,2024年计划实现大春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
夯实“耕”基 建设高标准农田
“目前正在进行川主宫社区、掌村沟村、石马垭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于今年2月份开始施工,已完成田型调整,沟渠、产业道路等施工进入收尾阶段,预计6月底完工。接下来,还将启动青家沟村、积善社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金宝镇副镇长林俊名介绍,该镇槐树坝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工,完成田土改造1500亩、沟渠建设3200米、河道整治2000米等,达到“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基本要求。
“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了以往土地耕种‘分散化’‘碎片化’问题,更加方便群众耕作,提高了土地流转率,可有效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中心主任许嘉介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嘉陵区着力优化田块布局,坚持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提升机械作业能力;根据项目区农机作业条件,新建产业路、机耕路;完善田间渠系,配套蓄水设施,推广节水灌溉等。
近年来,嘉陵区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能排能灌、宜机耕种、生态友好”建设目标,积极探索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据了解,嘉陵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包括增发国债项目(新建2万亩、改造提升0.5万亩)、2023年立项的改造提升续建任务、2024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0.6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2023年立项的改造提升续建任务,增发国债项目正在抓紧施工,2024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正在规划选址、编制实施方案。下一步,嘉陵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相关内容,逐年推进实施,达到嘉陵区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总体目标。
复耕撂荒地 巩固整治成效
近日,在位于嘉陵区金宝镇槐树坝村的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地里的高粱冒出新芽,舒展着嫩绿的叶子,村民正在浇水保苗。另一边的麦田里还在加紧收割,烘干房内的小麦堆成小山,烘干机不停地运作。田地边“统筹利用撂荒地,确保粮食大丰收”的标语牌格外显眼,昔日撂荒地孕育出丰收的希望。
“我们从2020年开始在金宝镇槐树坝村种植小麦、高粱、水稻、油菜等作物,目前已流转土地2000余亩,带动当地上百名村民进园区务工,400余户农户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参与分红。”嘉陵区鑫焱农业专业合作社现场负责人李尧辉说。
“这里以前都是撂荒地,后来通过实施撂荒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在已经成为金宝镇万亩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宝镇槐树坝村党支部书记青柯介绍,该村通过嘉陵区供销社的平台引进业主大户成立了嘉陵区鑫焱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三社融合发展模式,让专业合作社带动老百姓进行种植,提升群众种植积极性。
据了解,金宝镇围绕“一带一片一示范”的发展规划,加大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助推粮油产业连片发展。引进四川金尚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1000余亩发展高粱、小麦、油菜等粮油产业。促使业主与村集体形成合力对撂荒地进行全面复耕复产,确保“良田粮用”。
“谁来种”是撂荒地整治“后半篇文章”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此,嘉陵区强化土地流转政策宣传,探索“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代耕代种”等多种发展模式,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依法流转撂荒耕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做好撂荒土地整治“后半篇文章”,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目前,嘉陵区已实现撂荒地动态清零,复耕复种率达到100%。
农业机械化 提升粮食生产力
农业机械化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嘉陵区全面推广耕、种、防、收全过程机械化作业,通过科技与土地的有机结合,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在嘉陵区大通镇车水湾村,插秧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大片水田便笼上了一层淡绿色的轻纱。“用机器插秧,3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亩田,速度至少比人工快了3倍。”车水湾村村民苏有宪说。
“我们正在对800亩田进行机械化插秧作业,首日使用了1台植保无人机进行直播,一天时间就完成了300亩左右,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嘉陵区茂禾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衡山说,后续投入了4台乘坐式插秧机和3台手扶式插秧机,每天可栽植100亩左右,秧苗密度能达到每亩55000苗。机械化插秧可以保证密度,提高基本苗有效率,同时还能增加有效穗,达到高产的目的。
眼下正值小麦丰收时节。近日,在嘉陵区金凤镇程粮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只见收割机开足马力奔跑在金色的麦田中,一边“吞”下麦穗,一边“吐”出麦秆麦壳的残渣,小麦收割、麦穗脱粒、麦渣还田等步骤一气呵成,轰鸣的机械声奏响了小麦“丰收曲”。
“今年合作社共种植小麦400余亩,此次抢收工作在两天内就可以完成。预计今年小麦亩产可达800斤,比去年每亩增产100斤左右。”程粮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洪介绍,以前人工收割小麦,1亩地需要4名劳动力忙碌1天,而现在1台收割机只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同时,机械化收割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小麦在收割过程中的损失,每亩能节约200到300元的成本。
据悉,2024年,全区种植小麦22万亩、水稻20.3万亩,机械化率达到70%。接下来,嘉陵区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钟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