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四川日报、泸州日报等新闻媒体的感情,要从30年前说起。”近日,刚获得全省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的周超华说,“泸州日报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她给了我‘好运’,让我从农民通讯员到‘记者’。”
周超华,现如今是纳溪区永宁街道一名新闻干事。在90年代初,周超华还在纳溪上中学时,在渠坝乡政府工作的哥哥周超文就指导他阅读《四川日报》《泸州日报》,收听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泸州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广播。“当时的《泸州日报》虽然栏目不多,图片也很少见,但这也是难得的课外读物和精神食粮了。”周超华回忆道。
受哥哥的影响,周超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每每看到哥哥撰写的新闻、诗歌、散文等稿件经常发表在报刊上,邮递员每次给哥哥送来鲜红的荣誉证书和获奖稿费通知单时,周超华心情都无比喜悦,深受感染和鼓舞。
周超华中学毕业回乡后,就自费分别订了一份《四川农民报》 《泸州日报》。劳作之余,周超华除了爱看报纸的“新闻”版外,还特别喜欢看“科技”版和“文艺”版,常常一手握锄、一手拿笔,尽情描绘多姿多彩的农村生活,并尝试着给报刊投稿。
1995年元月,周超华写了一条200多字的消息——《合理利用冬闲田,一亩收入600元》的稿件寄往报社,经泸州日报编辑老师精心编改发出。第一篇新闻“处女作”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周超华写作的信心。随后,周超华又采写了一篇通讯——《扎根泥土 勤奋笔耕》寄往泸州日报群工部,再次被刊用。由此,周超华暗下决心,要为泸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投稿。于是,周超华认真品读报刊中的文章,从中吸取营养,以《泸州日报通讯》作为学习、提高新闻业务的最好“老师”。
1996年4月,周超华被龙车乡党委看中,破格招聘为新闻宣传干事,负责全乡的新闻宣传和乡广播电视站的新闻采编工作。从此,周超华更将写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每天不仅要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还要挤时间重点浏览《四川日报》 《泸州日报》等报纸,了解新闻信息,琢磨栏目设置和用稿特点,并继续向泸州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投稿。
“记得当年6月,全省各地都在搞小康村建设,寿登村是龙车乡科技养蚕的示范村,我多次深入村组采访,采写了题为《勤劳铺筑小康路》的通讯稿,经编辑老师修改润色,被泸州日报等报刊采用。”周超华说,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10月,他的图片新闻稿《泸州纳溪重视天然林保护和人工林营造》在《四川日报》头版显要位置刊用,社会反响效果好,进而受到纳溪县委宣传部和龙车乡党委领导充分肯定。
2019年11月冬夜,天下着濛濛细雨,街道驻村干部和先农村“两委”干部组织五、六社的群众在任记山庄大厅内召开村民大会,就踏水桥城中村等区域实施“三化一提”惠民工程收集和听取村民的意见。周超华在现场扛起“双机”采访,会议结束后又回到办公室加班写稿到深夜,由于提前与四川政协报、泸州日报的主编沟通,最后得到了报社夜班编辑的认可。
“近30年过去了,我先后在龙车乡、新乐镇、永宁街道几个单位工作,一直坚守在宣传岗位上,终于圆了我的‘记者梦’。”周超华说。
据了解,近30年来,周超华有4000余篇通讯、消息、文学类等稿件在《中国人大年鉴》 《人民政协报》 《中国组织人事报》 《中国文化报》 《四川日报》等30余家媒体发稿。周超华于2015年12月被泸州市新闻专业中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授予“记者”称号;2021年10月,被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评为“2020——2021年度宣传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11月,被四川省政协办公厅评为“优秀通讯员”;2023年6月,被四川省新闻摄影学会吸收为新会员;连续多年被纳溪区委宣传部评为“十佳外宣新闻工作者”“外宣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新闻工作者”。(佘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