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诊治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之处,运用好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广元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林涌泉说,遇到棘手的病例时,中医往往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55岁的袁女士,2021年11月7日突发右侧肢体瘫痪、失语病症,送达医院时已昏迷,经检查发现其左侧基底节区出血约53ml,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经2次手术行脑室腹腔引流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无奈转院至成都某医院,经过多次脑室腹腔引流手术后逐渐清醒,出院后病情又出现反复,在重症监护室治疗3个月仍无好转,家属只好将其接回苍溪老家。
“我们已做好了最坏打算,但仍抱有一线希望。”袁女士的儿子说,家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袁女士送到市中医医院寻求中医治疗。入院时袁女士高热、喉间痰鸣,呼吸困难,处于昏迷状态,气管切开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勉强维持在90%左右,经抗感染治疗后仍高热不退。
“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中医辨证为气分湿热,热毒蕴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喉间痰鸣、喘促,痰湿蒙蔽清窍,故见神昏,湿热雍盛,故见高热表现。”林涌泉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诊定袁女士的病理根源,使用中医名方“三仁汤”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湿热分消治疗,利用针灸醒脑开窍辅助治疗,12剂中药后,袁女士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意识逐渐清醒、咳嗽咳痰病症减轻。
根据病症变化,林涌泉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理气化痰,通过针灸、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多管齐下,袁女士肺部感染得以完全控制,出院时,言语功能恢复,可借助行器行走。
据林涌泉介绍,像袁女士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
2023年,李先生因车祸导致颅脑损伤。经历3次手术后转院到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治疗。入院时,李先生睁眼昏迷、呈植物状态,肢体瘫痪、四肢强直,气管切开且一直难以拔管。经检查,发现李先生脑出血、重度脑损伤、重度脑积水和肺部感染。
“从中医学看,术后的李先生属典型的肺脾气虚。”林涌泉用药物为其抗感染,用中医名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健脾益气、理气化痰、宣肺止咳,结合针灸醒脑开窍,后期再服用“补阳还五汤”益气、补阳、活血,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李先生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并顺利拔出气管导管,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吞咽功能正常,肢体功能明显恢复,能在家属搀扶下行走。
“复元醒脑、泄热熄风、益气活血,针灸醒脑开窍,辅以康复训练,可以降低出血性中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而机械取栓治疗加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缺血性中风的致死率和残障率。”林涌泉说,他治疗过的患者庞先生就是典型的缺血性中风。
今年2月,庞先生在家中出现言语含混不清,被家人送入市中医医院2小时后,出现完全失语和右侧肢体无力,4小时后右侧上下肢完全瘫痪。经检查,发现庞先生左侧大脑中动脉明显变细,远端分支稀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左侧颈动脉窦部极重度狭窄,诊断为原位狭窄导致低灌注,引起脑梗死。
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庞先生神志恢复清楚,言语及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再通过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控制危险因素、针灸、康复训练、中医益气活血治疗2周,庞先生恢复出院。
林涌泉在大学时修中西医结合专业,通过多次进修深造,熟练掌握了现代医学和中医相结合的诊疗方法和技巧,从事临床、科研、教学27年来,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诊治中风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神经肌肉疾病、帕金森病、颅内感染、头痛、眩晕、睡眠障碍等疾病,擅长全脑血管造影、颈动脉支架、椎动脉支架植入术、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和动脉溶栓术等神经介入手术临床操作。
林涌泉,系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第三批优秀中青年拔尖中医师、四川省第六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广元市第四届名中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脑病专委会委员、广元市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元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常务委员、广元市医学会第一届“脑心同治”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元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组成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结题科研7项,其中2项为国家级协作科研。(牟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