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碧波荡漾、沿岸植被葱郁、两岸丰收田园如画、新农村民居星罗棋布……“三夏”时节,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芙蓉溪江油段正式竣工投入使用。
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以来,江油市积极争取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项目,紧紧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河湖管护、流域区域发展”七大要素,对芙蓉溪江油段实施升级打造。
打造“幸福河湖”,重现昔日胜景
芙蓉溪位于江油市东北部,系长江支流嘉陵江支流涪江的支流,共有东、西两源,分别发源于江油市中南部深丘,流至游仙区太平场镇汇合,再流至沈家坝注入涪江。芙蓉溪河流全长91.75公里,江油市境内长32公里,是农田水利水源工程。
隋末唐初,芙蓉溪被称为“巴西第一胜景”,流域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流淌在川蜀大地,李白、杜甫、王勃等文人雅士都曾泛舟芙蓉溪。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芙蓉溪流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芙蓉溪水环境容量日渐过载,水生态严重失衡,水质现状不容乐观。
如何重现昔日胜景,如何平衡流域人文底蕴与现代化治理?去年,芙蓉溪迎来生机:被确定为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为全国15条试点河流之一,也是全省唯一。
江油抓住这一机遇,启动芙蓉溪江油段整治工程。芙蓉溪江油段建设分为三大片区,以水文化生态带贯穿水资源配置片区、水生态修复片区,以水为纽带,将水文化传承、水知识运用和水人文生活联系起来,丰富空间格局,营造自然、生态、和谐的空间环境。
在水生态修复区,重点开展农业水保能力提升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土壤保水能力提升、灌溉与排水、基础设施维护等建设;在水资源配置区,重点开展源头河道治理。
注重蓄灌节水,5000亩良田“喝饱水”
在战旗镇白沙村二组,村民刘世友正忙着通过沟渠往自家稻田灌水。田野上新建成的硬化渠系纵横交错,绵延数千米。
“以前是土沟沟,随时修、随时垮……”据刘世友介绍,现在农田灌溉又方便又及时,今年种植的玉米和水稻因为“水喝得饱”,长势十分喜人,眼看丰收在望。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芙蓉溪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工程选用耐久性强、输水能力、抗冲能力高的材料对白沙村10条总长6.5km的渠道进行衬砌,一年可节水5万方。除渠道改造外,在白沙村核心区域,提灌站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形成了蓄引提配相结合的灌溉系统。
除了硬件更换升级,提灌站还新增了水位监测、水量计量、智能控制、一体化控制闸门等设施设备,在白沙村村委会安排管理系统,实现蓄引水的智能管控。提灌站管理员刘弟财说:“以前提灌站需要人工去开关闸门,往返奔走比较麻烦。现在智能系统绑定在手机上,随开随关,节约了人工的同时,还避免了水的浪费。”
据了解,白沙村作为江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的重点区域,建成了灌溉系统、芙蓉溪生态岸线、水质净化示范等项目,构建起白沙村分布式循环蓄灌节水系统示范,可满足5000余亩耕地灌溉用水,实现粮油增产60万斤,经济收益增加100万元。
追求“人水和谐”,提升群众幸福感
幸福河湖重在“幸福”,重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善周边居民生活质量,让幸福河湖建设成为传承地方民俗风情的载体、沿岸百姓精神文化的纽带。
“生态河”建设,是江油“幸福河湖”项目的新举措。围绕八洞桥,新建工农埝桥,并设置生态溢流堰,保障上游生态需水量,为下游芙蓉溪提供生态水量;工农埝桥上游新建生态护岸987米(左岸682米,右岸305米),下游河道岸线整治约300m;加强设置了溢流堰至下游文物保护单位八洞桥附近的亲水步道。
在芙蓉溪不远处的一片湿地,面貌也焕然一新:通过种植花叶芦竹、芦苇、鸢尾等湿地植被,对周边景观生态化梳理,增加了湿地的植被覆盖率,提高了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修建生态亲水平台、景观亭,加强了配套设施。
“看见家门口修建得这么漂亮,我们心里挺高兴的,平时饭后空闲就去散散步,看看河岸新修的景观,生活幸福感提升了。”白沙村村民袁玉梅说。(刘煜 黄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