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德:一位兵书记的社区治理答卷!

——记成都市青白江区退役军人、大同街道凤祥社区党委书记刘正德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2-07 11:09:28 编辑:赵丹丹 点击:
人物名片:刘正德,44岁,大学本科,党员。1998年11月参军,2006年底退役;现任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街道凤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先后荣获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蓉城先锋”新时代基层治理担当作为好支书、成都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殊荣。他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网、《四川工人日报》、《成都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退役军人怎样在新时代找到自己位置,实现人生价值?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街道凤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正德用10年的奋斗历程,在社区这个“小天地”,做出了社区发展治理“大文章”,书写出了精彩的人生答卷。
凤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凤凰大道三段495号,社区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辖凤凰铭筑和凤凰馨苑2个拆迁安置小区及3个在建商品小区。常住人口4232户、11591人,社区党委下设党支部10个,现有党员188名。地方上,人们习惯把从部队退役后担任党组织书记的人称为“兵书记”,而刘正德就是这样一位“兵书记”。“兵书记”刘正德的“当兵梦”,源于1998年发生在中国大地的那场特大洪灾。当年,他看到人民子弟兵在特大洪灾中,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英勇抢险的情景而深受感动。从此,便在他的心里播下“种子”——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军人,再加之他四哥是军人,更坚定了他要去部队当兵锻炼的决心,实现人生梦想。

1998年11月,刘正德如愿以偿参军入伍,在亲朋好友为他送行时,他暗自下定决心:“既然当了兵,就要好好干几年,干出个样子来!”初到新兵连,经过3个月艰苦训练,刘正德选择了去汽车营学习开大货车。半年后,他下连队被分配到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中心。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刘正德身上得到了印证。当时“营部”文书退役,领导看到他字写得好,对他的“第一印象”就加了分——领导让他担任文书,而这一干就是8年。8年的风雨历练,8年的锻打“淬炼”,为刘正德烙下了厚实的“军旅”底色。
2006年底退役,刘正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退役后的他先后到成都市大弯中学担任辅导员,后又在新都与人合办企业,但他认为这些都不是回报社会、建设家乡的最佳“平台”。此时,彷徨中的刘正德遇到了他的“引路人”——大同镇新峰社区的老书记。老书记告诉他,大同镇正在公招社区组织员。为此,刘正德立即挑灯夜战,认真看书学习准备迎接考试。
“功夫不负苦心人。”刘正德以优异成绩闯关成功,2012年5月正式在新峰社区上岗。“练家子就是不一样。”上岗后,在部队当过文书的刘正德不负组织期望,把支部会议记录、党员发展等各种资料、台账整得十分规范,巴巴适适,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当年8月,大同镇组建新社区,需要增强基层治理力量,而他既会使用电脑又是“笔杆子”,经过层层选拔,刘正德当上了凤祥社区党委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村干部。
2013年11月,在第一次换届公推直选社区书记时,刘正德因综合成绩好而受到400多名党员群众代表肯定,成功当选凤祥社区第一届党委书记。
刘正德在表态发言时立下军令状:“绝不辜负选民对我的信任,尽管压力很大,但大家既然选择我,我这个退伍军人,绝不退却。给我半年时间,如果干不好,我主动辞职!”自从担任社区书记那一天,刘正德迅速转变工作角色,带领班子开始社区发展新征程。
在随后的时间里,刘正德用行动践行了他的承诺,社区治理成效不断显现出来,赢得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好评。特别是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瞄准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目标,立足复合型集中居住社区实际,落实“礼运大同”理念,聚焦问题导向,通过打造“一个目标、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套数据库”,着力打造“融智凤祥”党建治理品牌,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发展治理之路。具体举措包括:
明确一个目标,围绕“六在社区”目标——平安在社区、美丽在社区、欢乐在社区、关爱在社区、健康在社区、和谐在社区;搭建一个平台,搭建社区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居民朋友提供良好服务;建立一个机制,建立“一户三票”工作机制,即“需求票,方略票,效果票”;建立一套数据库,建立“智慧社区”数据库,如社区给辖区老年人发放智能手环,随时掌握他们的情况,遇事能“第一时间”掌握、处理。

同时,社区党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基本原则,以“六在社区”为统领,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刘正德就是站在这个高度认识带头人作用的。他认为一个带头人的工作气质和风格影响整个班子运作,如今他的班子成员相互认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他要做啥子工作,大家都“懂得起”。
“是部队大熔炉的锻炼、淬炼,使我在做社区发展治理中受益匪浅,无论是2012年开始的精细化治理,还是2017年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特别是创新‘一户三票’‘区域化党建’等,都受到了极其重要的正面影响,我们创造的一些经验被全区同行广泛推广。”
社区发展治理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过去,凤祥社区农贸市场,脏乱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居民怨声载道,多年未能解决。针对这一“痛点”,2023年刘正德决定整治这一顽疾。
整治中,刘正德要求划分销售区域,商贩、服务、管理人员分别着统一服装,甚至苛刻到垃圾桶也要统一,军人整齐划一的作风充分显现。整治后的市场,以科技改变生活,融入智慧手段,整个市场买卖实行可视化管理,商户信息随时可查,市民在这里得到的是均值等价服务。
刘正德表示,这不是简单“作秀”,是方便买菜的市民到市场选购东西,更重要的是,发生矛盾和需要服务时,便于管理人员迅速知晓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市场旁边还设立了“读书角”“便民点”等,便于市民朋友买菜后,可以在此休息阅读、缝衣、修鞋等,这些细节让人体会周到而温馨。“在不同的阶段,市民有不同的服务需求,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为此,我们的服务要随之改变;服务要与时俱进,服务质量要不断升级,因为服务永无止境!”刘正德并未就此满足。

凤祥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村合建型村转社区,它的特点是农民集中安置转市民。目前有住户4232户、10000余人,且全是拆迁户,包括优抚对象、残疾人及涉毒、刑满释放人员等近500名特殊人员,治理起来难度不小。而面对这些,刘正德没有畏惧退却,而是迎难而上。
刘正德说:“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结合我们社区实际,实质就是使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变为市民,并快速融入到这个城市当中,虽然艰难,且伴有‘阵痛’,但必须去做,而且要做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刘正德解锁社区发展治理问题的“密码”和法宝。
为把凤祥社区发展治理推向纵深,刘正德从11月15日起,每晚7点在辖区连续举办12场“居民主题教育坝坝会”,广泛征询居民朋友意见和合理关切,逐一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满足居民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的只有一个:真正使社区变得更加美好!
在刘正德身上,人们看到两个可贵的特质:第一,他遇事不急,拿老百姓的话说,“遇事不要慌,东西都在‘后备箱’!”第二,他胆大心细,传承军人优良作风,借用“李云龙”的一句话,自己的部队为啥能嗷嗷叫,是因为他有“亮剑精神”!
而刘正德,就有这种“亮剑精神”!
回望10年来的社区治理之路,刘正德的体会是:“首先是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对于工作,任何时候说做就做,说干就干,特别是认准的事,更要坚定去做!”对于“兵书记”刘正德和他创造的“凤祥经验”,近日,成都市青白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珍儒,在工作调研中给予高度肯定:刘正德是“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典型,值得学习,令人敬佩。”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通过10年艰苦奋斗,刘正德书写了亮丽的社区治理答卷:凤祥社区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四川省依法治理示范社区”“四川省诚信社区”和四川省“六无”平安村(社区)、成都市“双强六好”基层示范党组织、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等国家级、省级、市级等荣誉40余项;先进经验被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老年报、四川工人日报、成都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