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募投管退”全链条 四川21条措施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
5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为进一步解决四川省创业投资发展中的堵点、卡点,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推动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培育发展四川省新质生产力,省委金融办牵头起草了《四川省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2025年5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若干措施》的出台,对于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将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若干措施》惠及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个人及科技创新企业等主体,为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个人等提供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科技创新企业等被投企业提供投后赋能、落地服务保障及投、贷、保、担联动资金支持。
《若干措施》提出,到2030年末,力争全省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达到500家,管理基金达到2000只,基金管理规模达到4000亿元,打造全国创业投资高地。
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共7个部分、21条。
实施创业投资主体倍增计划。通过支持优秀管理机构在川长期发展、鼓励上市公司和“链主”企业开展创业投资、高质量建设创业投资机构集聚区,壮大我省创业投资机构主体数量与基金规模,打造全国创业投资高地。
开展资本入川行动。通过政府让利社会资本、加强基金出资联动、吸引长期耐心资本,拓宽募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在川投资。
加大机构项目对接。通过挖掘推送重点项目、打造线上对接平台、建立线下对接机制,加大项目供给和对接力度,促进资本赋能实体经济。
松绑创业投资基金考核。通过完善风险容忍与容错免责机制、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创业投资基金打消顾虑,营造敢投愿投氛围,规范创业投资基金发展。
拓宽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渠道。通过畅通企业境内外上市与并购渠道、放宽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存续期要求、扩容组建S基金接续存量投资、改造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拓宽退出渠道,促进创业投资资金良性循环。
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通过提供投资估值服务、搭建投后赋能平台、聚力支持被投企业、强化投贷保担联动支持、加大税收支持力度、汇聚海内外创业投资人才,优化创业投资生态。
形成工作合力。主要明确了保障政策落地的工作措施和机制。
主要亮点
一是拓宽募资渠道,缓解创投基金募资难题。聚焦创投机构募资难问题,开展“资本入川行动”,从加强基金出资联动、吸引国家级基金等长期耐心资本等方面拓宽募资渠道,明确“特殊情况下允许国资、财政出资部分先行设立运行”“优化各级国资联动决策机制,提高出资决策效率,鼓励共享使用尽职调查信息”等措施。
二是松绑基金考核,着力营造敢投愿投氛围。聚焦政府、国资创投基金不敢投不愿投问题,从提高投资损失容忍率、完善容错免责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松绑创投基金考核,明确“鼓励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根据企业技术领先性和基本面放宽或调整对赌条件”“在投资损失容忍率范围内的,对基金管理人和国有出资人按尽职免责原则处理”“建立投资行为负面清单制度”等措施。
三是培育耐心资本,拓宽创投基金退出渠道。聚焦创投基金退出难问题,通过放宽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存续期要求、扩容组建S基金接续存量投资等方面畅通退出渠道,促进资金良性循环,明确“对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参股的创投子基金存续期原则上不超过12年,确需延长的可放宽至不超过15年”等措施。
四是创新投资服务,全链多元赋能创业投资。聚焦创业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从投前、投中、投后方面全链条赋能,创新服务模式,明确“依托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全省投资估值服务中心,根据需要为拟融资企业和创投机构提供投前、再融资、退出估值服务”“支持四川振兴集团、四川科创集团开展投后服务,依托四川省股权与创业投资协会和四川省投资基金业协会打造投后赋能公共平台”等措施。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