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个健康的生命 ​达州市打响“母婴阻断攻坚战”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为了每一个健康的生命 ​达州市打响“母婴阻断攻坚战”

2025-05-21 16:53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达州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一张写满孕妇信息的贴纸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看似简单的“贴纸台账”,却承载着阻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重要使命。“我们的工作,就是不让任何一个母亲和孩子成为‘漏网之鱼’。”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要“消除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疾病”,《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进一步细化了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的目标任务。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作为全市母婴阻断工作的关键力量,达州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将母婴阻断工作与妇幼健康工作有机整合,纳入医院重点工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通过整合服务、全程管理、全社会参与三大策略,构筑起一张守护母婴健康的坚实防护网。

打破无症状困局

在公共卫生管理领域,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是一道棘手的难题。采访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举了一个例子,1992年,我国实施免费乙肝疫苗后,乙肝携带者和患者数量下降明显,乙肝携带者和患者占总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至0.03%,这一数据凸显了预防医学重要作用。

艾滋病和乙肝等疾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患者缺乏病识感且能正常生活,导致许多患者不重视,不愿意治疗或者不坚持治疗,治疗依从性较低。面对这种“沉默的威胁”,达州市妇幼保健院协同市疾控中心常态化开展艾滋病“五进”宣传活动。定期到建筑工地,对工人们进行体检和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在检查时总会“顺口”问一句:“最近(家里媳妇)月经正常吗?”这个看似随意的家常提问,成功让多名隐瞒孕情的女工及感染艾滋病工人的家属接受了阻断治疗。

据统计,六分之五的病例是通过社区、学校等免费筛查发现,这场“扫盲战”中“宣传”功不可没。在渠县土溪镇黄石村,村医老赵的挎包里永远装着宣传册,“下田插秧的、赶集卖菜的,逮着人就唠两句”。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村民老王——这个曾坚信“乙肝喝符水就能好”的汉子,如今成了义务宣传员,逢人就劝:“去妇幼保健院打一针,国家出钱!”

三级防控网化解流动难题

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市,我市人口流动频繁,给疾病筛查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为做到“不漏筛一例”,我市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控模式”,建立了“三线一网底”防治体系——疾控、医疗、妇幼三条专业防治线,以及乡镇政府、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组成的基层网底。每季度,召开“三线一网底”联席会议,分析数据、探讨难点,优化防控策略。

各级疾控中心、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分别牵头负责艾滋病预防干预、抗病毒治疗和预防母婴传播工作职责,并实现数据实时共享。社区是母婴阻断工作推进的“细胞”,其职责是做好社区居民及流动人员的管理。达州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组织市级专家不定期深入社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公卫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训或管理技巧。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说道:“我们要求基层医疗团队严格执行‘逢妇必问,逢孕必查’的原则,确保早发现、早干预”。事实上,达州辖区乡镇卫生院相关医务人员在诊室里张贴着当地孕产妇数据信息表。

让科学和关怀穿透偏见

“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无知而生的恐惧与偏见。通过科学普及、多部门协作和人性化服务,我们正一步步击碎误解,让更多家庭重拾希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即使是一位感染的母亲,只要科学应对,同样能拥抱健康的新生命。”

在基层防控工作中,最大的障碍并非医疗技术,而是人们的认知误区与心理障碍。部分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故意隐瞒伴侣的感染情况,一些感染女性因恐惧歧视而拒绝就医。“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科普工作的不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坦言。

为了让科学观念深入人心,达州市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专栏,抖音、微信视频号制作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科普视频,社区公告栏、公交站台、商圈大屏、出租车顶灯等显眼位置滚动播放母婴阻断宣传片或海报,让健康知识渗透日常生活。

“我们医护的朋友圈都快变成科普专栏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笑道。宣传内容专门针对老百姓的疑惑、偏见、错误理念等,目的为打破人们的错误理念,让老百姓正确认识艾滋、梅毒和乙肝等疾病,既消除公众偏见,也减轻患者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敢于就医。

母婴阻断不仅是医疗系统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日常活动中,达州市妇幼保健院积极联合市性艾协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借助青年志愿者、妇女工作者等群体影响力,将健康知识传递到校园、家庭和社区。

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母婴阻断工作中,专业能力是确保母婴健康的核心保障。各级妇幼保健院强化与综合医院的联动协作,定期交流,建立规范化转诊机制:各医疗机构负责筛查,转诊阳性病例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抗病毒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

达州市为确保工作质量,成立了由6名专职人员组成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并不定期组织开展母婴传播相关培训和调研指导,重点核查孕产妇三病检测结果、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全程规范开展干预技术和随访管理服务。

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连续三年艾滋病母婴零传播。但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看来,真正的里程碑不仅体现在报表里,更是在那些细微处——当曾经的感染者主动走进诊室,当村医不再需要翻山越岭送药,当“母婴阻断”从专业术语变成家常话题,这场长跑便有了更深的意义。

“我们达标了,但没到终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望着窗外说。楼下,新一批前来产检的孕妇正在排队,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们的孕检手册上,“母子健康”四个字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