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计量测试研究所:以精准计量护航医疗安全
5月20日,全球迎来第26个世界计量日,今年的主题“计量顺时代之需,应民生之盼”深刻诠释了计量工作与时代发展和民生福祉的紧密联系。在医疗健康领域,计量技术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隐形卫士”,南充市计量测试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充计量所”)正是这一使命的坚定践行者。多年来,该所以科技为支撑、以民生为导向,在医疗计量领域深耕细作,为川东北地区医疗设备安全运行构筑坚实防线,用精准数据护航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精准计量:医疗安全的“生命线”
医疗计量器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临床诊断的科学性和治疗的有效性。一台失准的血压计可能误导医生将高血压误判为低血压,导致患者用药错误;一台未校准的心电图机可能掩盖心脏疾病的早期信号,延误救治时机。南充计量所深知,医疗设备的计量检定不仅是技术工作,更是关乎生命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快速发展,高精尖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计量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显著提升。南充计量所紧跟时代需求,计量服务构建起覆盖至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的计量管理体系,精准的量化数据为每一台设备“从入院到退役”提供了科学参考,设备从采购验收、日常使用维护到淘汰报废全程可控。2023年,南充市某医院一台CT设备因计量检定时发现辐射剂量参数异常,经及时校准调试避免了可能的大规模误诊风险。类似的案例背后,正是南充计量所将“预防性计量”理念融入医疗质量管理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16项标准筑牢技术根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南充计量所立足医疗计量技术高地,目前已建立16项医疗计量标准,涵盖强检与非强检两大领域。其中,多参数监护仪、无创电子血压计、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等强检项目的检定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非强检领域,呼吸机校准装置、心脏除颤监护仪校准装置等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区域医疗设备质控的空白。
“我们不仅要做‘体检医生’,更要做‘技术顾问’。”南充计量所医疗计量室负责人介绍,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所里创新推出“检定+培训”服务模式。2024年,团队深入9个县区开展专项培训20余场,指导乡镇卫生院建立设备自主核查流程,将计量质控网络延伸至“最后一公里”。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使全市基层医疗设备的合格率提升35%,有效破解了偏远地区医疗设备操作和质控难题。
攻坚克难:年检1.3万台件背后的民生担当
面对川东北地区医疗机构数量多、分布广的现状,南充计量所以“不漏检一台设备、不延误一日周期”为准则,建立起动态化、精细化的服务机制。通过“南充市计量业务管理平台”,对全市40余家医院的7000余台强检设备实施电子档案管理,智能提醒检定周期,并开通“绿色通道”应对紧急检测需求。
2024年,该所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年完成检测1.3万余台件,其中血压计、监护仪、X光机等强检设备7000余台件,血细胞分析仪、呼吸机等非强检设备4000余台件。数字背后,是团队“白+黑”“5+2”的坚守——在疫情防控期间,检定人员身着防护服深入发热门诊检定/校准设备;在乡镇卫生院,他们携带精密仪器翻山越岭,确保基层设备“应检尽检”。
“每当想到我们的工作能避免一起误诊,挽救一个生命,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一名基层检定员的感言,道出了这支队伍的职业信仰、以民为本的情怀。
面向未来:让计量与医疗质控协同共进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推进,医疗计量正从单一的设备检定向全链条质控升级。南充计量所率先探索“计量+质控”融合模式,与三甲医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医疗设备风险预警研究;针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等新场景,研发数字化计量解决方案。
“计量工作要始终响应时代呼唤、呼应百姓期盼。”南充市计量测试研究所所长程中军在2024年世界计量日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将以智慧计量为突破口,打造川东北医疗计量创新中心,让精准测量的力量惠及更多群众。”
从手术室到检验科,从三甲医院到村卫生室,南充市计量测试研究所用毫厘之间的坚守,诠释着“计量为民”的初心。在世界计量日的主题下,这座川北重镇正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书写医疗安全的新篇章——因为每一组精准数据,都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每一次精益求精,都在为健康中国增添温暖注脚。(供稿方:南充市计量测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