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京!2天3场,“校企双进”收获满满!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2-01 15:38:38 编辑:邓书琴 点击:
11月末的北京寒风裹挟着寒意,但并未冷却成都科创企业及相关领域代表来京的热情。
成都⇋北京,11月29日-30日“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北京站专场活动举行,先后前往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共发布600余项科技成果,有效促进相关科技成果在蓉转化。

活动有何亮点?“找矿挖宝”成效如何?一起往下看。
三场活动
共发布600余项创新成果
连续2天、3场活动,此次“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北京站专场活动先后走进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对接创新资源,推动成果转化。
事实上,这三所高校与成都均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成都与北京大学今年6月已开启第二轮合作,在推动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共建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共同开展人才招引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
·成都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合作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育等方面始终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创新研究院落“子”西部(成都)科学城后进展不断;
·中国农业大学自2020年与四川省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保持密切的合作。并在成都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

为进一步加快校院地协同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此次立足各高校学科优势,北京站专场活动共发布60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让成都参会代表们直言“收获颇丰”——
·在11月29日举行的北京大学专场活动聚焦大健康、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领域等领域,现场还发布了近300项高质量科技成果和开放许可专利项目。参观了位于怀柔科学城的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和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
·11月30日上午举行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场活动聚焦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发布220项科技成果。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高效数控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向成都代表们打开“大门”。
·11月30日下午举行的中国农业大学专场活动聚焦现代农业、绿色食品领域,发布150项科技成果。成都“挖宝队”走进国家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同期,锦江区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同举办了北京邮电大学专场活动,温江区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共同举办了成果专场对接活动,此次赴京参加北京站活动的企业总数超过150家。
可以说,此次北京站专场活动行程密、成果多、覆盖面广,实现成都与高校院所的“双向奔赴”。
北京→成都
高校团队来蓉转化意愿高
在北京参与专场活动的创新团队看来,此次在北京举行的“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就是成都在推动开放合作方面的生动实践与探索。
今年4月,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行,这是北京大学在全国唯一的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在研究院最初选址上,我们其实考虑过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之所以最终落地在成都,我个人觉得成都是一个对创新非常有务实思考的城市。”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认为,成都正在不断提升引领创新发展的能力,而这与从事基础研究的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简称“研究院”)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
“当通过创新实现科学到技术的突破时,不再是跟随和并跑,而是引领创新。”该负责人以成都高新区为例说道,一个区域要提高引领创新的能力,不仅需要像研究院这样能够产出“0—1”突破性成果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也需要对科技创新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除了创新要素齐全、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氛围浓厚外,成都对科技创新的深度探索与认识也是研究院落地的原因之一。”
成都→北京
带着技术需求精准“找矿挖宝”
“从成都出发,2个多小时就到了……”28日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朗刚下门诊就踏上了来京的飞机,就为了能够赶上第二天北京大学专场活动。
和秦朗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据了解,此次“校企双进·找矿挖宝”北京站活动,就是让成都企业深入校园,与学校团队面对面交流对接,真正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链条,推动北京大学更多科技成果在成都转化落地。
在北京大学专场的活动现场,成都圆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北京大学的创新团队进行企业路演,并发布了新食品原料的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研究、蛋白质糖的开发和应用等5项技术创新需求。

“从最基础的原理到实际应用场景,北大创新团队的研究都非常全面和深入,给人一种扎实的感觉。”在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李鹏婧看来,科技型企业需要找到与自己相契合的创新项目团队,以市场需求引导基础研究,这样的项目可以避免企业在产品研发上走弯路。“我们通过需求发布的方式,让原始创新一线的科学家们了解市场的需求,实现精准对接。便可以快速将产品落地,实现成果转化的同时,还创造了商业价值。”李鹏婧说道。
四川国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玲此次也是有备而来。“前期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已同步给我们活动的初步成果清单,让企业能够有的放矢,更加精准地对接科研成果。”杨玲介绍,四川国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此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骨骼研究团队发布的成果与公司研发方向有很大的契合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石狄教授团队,在柔性材料外骨骼应用,以及骨骼运动力学分析及力学驱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希望在对外骨骼的智能训练和控制方面,与石教授团队有进一步交流的机会。”杨玲表示,目前已委托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牵线搭桥”,相信很快便能与教授团队直接对接,“这两年能明显感受到成都在推动产学研融合上做出的努力,我们也希望借助‘校企双进’的平台,多出来走走看看,多与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人士加强交流,碰撞出不一样的创新火花。”
高校作为创新资源的“富矿”,蕴藏着一大批“宝藏”创新成果。一直以来,成都高度重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2023年,成都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举办专场活动超230场,帮助4000余家科技企业、科研团队、金融机构等实现对接,发布技术成果3000余项,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800个。
同时,还引进芯华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102个,汤超院士、杨军院士等顶尖科研团队106个,落地建设了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西工大先进动力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温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