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兴义,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连绵起伏的地标建筑?是美田弥望的四季美景?
是和美共荣的富足社区?还是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
对兴义的印象有太多,对其中的根源也值得我们探究。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兴义,
一起去看看那些新时代下大美乡村的产业集群发展。
从探索,到积累,再到勃发,每一个阶段,都至关重要。而这一切的开始,得从2017年,天府农博园的诞生说起。
农博的诞生,源于一次会展博览理念的创新……
从城市到乡村,从室内到田园,农博园的提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打造四川农业金字招牌,实现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有效载体。
兴义镇作为天府农博园的核心区域,在“数字农博+乡村振兴”的大框架下,瞄准“农业+科技”赛道,链接人才,发展产业,逐步实现村社复兴与共同富裕。
科技引领
村已不再是过去的乡村,而是产业多元共生的新空间。兴义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中国农大产业研究院、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翔生有机生态农场等科创平台在此落地,加快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
产业培育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兴义以产兴村,发展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推动城乡要素资源精准对接。利用川西林盘、产业社区、集体资产等资源,与当地村民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鼓励引导在地企业加强产业链整合,形成联动格局,推动“多生态”衍生。
58科技农业总部基地通过“新流量+新农业”理念,打造集种植示范、种苗繁育、技术输出、电商平台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链,培育“农民劳动力+土地流转+合作社产业生产”的产业共同体。
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兴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为广大人才提供圆梦舞台,以新环境创造新生活,让广大人才共享丰收硕果。
引导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跨界担当新农人、乡村合伙人,让“聪明的资源”和“聪明的人”有效碰撞,推动新农人从传统农业经营向多功能、多业态农业转型跨界。
吸引有志青年投身创业热潮,一批致富带头人涌现出来,在不同领域为农博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传峰——农业硕士
张传峰曾在美国学习柑橘苗圃、病毒检测及脱毒技术,2020年开始负责58农业项目,引进了国际先进种植模式、育苗体系、先进品种及栽培技术20余类,努力将58农业(新津)示范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技术+希望”的高地。
向磊——致富带头人
80后乡村创业者向磊,从小在家庭猕猴桃种植的熏陶中长大,大学毕业后回家做了一名“新农人”,他充分借助科技和信息的力量,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与本地种植大户、农业发展带头人抱团发展,为猕猴桃销售开辟新的市场。
彭红彦——传递健康饮食之法的新农人
2021年,张河村入驻食物减法项目,提供优质农产品展销和生态健康餐、美食美育课堂等定制活动,成为乡村消费时尚店。
项目创始人彭红彦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一直扎根生态农业投入品研发、有机农业产销运营。利用“零售+体验”的经营模式,将城市休闲业态植入乡村场景,打造城乡互助的特色化产品矩阵,有效带动了张河村的人气和消费。
村社复兴
依托互联网平台,张河引入社会资本、植入现代管理理念,推动闲置资源有效开发,打造共享民宿项目,激活“空心村”模式,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每年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保底收益31.5万元。
岷江社区通过引导岷江蔬菜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组建合作联社,岷江社区村集体、合作联社、管理公司三方共建果蔬销售公司,实施蔬菜、猕猴桃等农产品生产,搭建“集体经济+联社+公司+农户”的利益链接平台,大大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波尔村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条主线,发挥天府农博园平台优势,引进现代都市农业龙头企业,招募乡村合伙人,打造乡旅、研学、农创等新场景新业态,已引入58农业全国总部、农博魔方、稻花香里等重点项目8个,招募晏小强、张传峰等一批乡村合伙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推动“空壳”变“实业”。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本底
数字化时代的新乡村探索
岷江之畔
水乡兴义
正以磅礴之姿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杜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