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成都市青白江区坚持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统筹谋划部署,以制度升级破题、以纾困解难开篇、以服务保障深化、以破除壁垒凝心、以案件查办引领,创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五大行动”,集中破解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问题,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为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以制度升级破题,实施“监督促制·提升”行动
一是推动政策迭代升级。牢固树立“管行业就要管营商环境”“完善业务制度就是反腐败”理念,聚焦解决企业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对标对表一流,坚持“首创、率先、示范”原则,推动营商环境政策体系迭代升级,在全市率先出台区(市)县营商环境5.0版政策,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中准入退出、投资建设、产业服务等10个重点领域,系统推出了157项具体举措,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二是以评促优对标提升。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作用,逐项查找营商环境建设短板弱项,深入剖析原因症结,督促开展营商环境指标对标提升行动,一对一精准制定对标提升措施75项,用改革的办法拉长板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区连续四年在全市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综合排名前三。三是高位推进督促落实。区领导主持召开研究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会议6次,督促协调解决营商环境建设问题困难,促进营商环境既定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截至目前,营商环境5.0版政策已完成101项,除长期任务41项,完成率89.3%,区级相关部门累计出台配套文件50个,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被市级以上平台推广78次。
以纾困解难开篇,实施“全域走访·纾企”行动
一是走万企解难题。由区领导带头,区级部门、园区管委会、镇(街道)负责,分层分级全覆盖走访全区企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方位收集企业痛点难点堵点及意见建议,分门别类建立企业状况、问题建议、解决情况“三张清单”,实行“收集-反馈-督办-问效”闭环管理,分层分类推动问题解决。截至目前,31名区领导定点包联62家重点企业,20个单位走访31729家企业,推动化解突出问题1345个。二是贴近项目促建。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建立重大项目“1+1”监督专员制,开展跟进、贴近监督,重点检查督促项目牵头部门推进落实,着力纠治贯彻落实中的“梗阻”问题。截至目前,推动实现所有40个省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一对一”匹配项目服务专员,完成39个项目立项,15个项目施工许可审批。三是驻点企业纾困。建立纪企直通机制,把监督触角延伸到企业一线,在全区规上企业、行业协会设置“亲清联络站”,选聘1名人员担任营商环境建设“亲清特使”,建立常态监督、情况报告、定期会议、问题反馈、工作激励等级制,驻点监督深入收集政务服务、行政审批、干部作风、惠企政策落实等方面问题。截至目前,已收集某村干部向企业摊派费用、要求企业支付餐费、故意延滞企业开工时间等问题125条,其中线索5条。
以服务保障深化,实施“清风筑堤·促建”行动
一是四督联动强招引。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推动建立项目洽谈与项目落地的前后衔接机制,督促加强项目调度促建,实行区目标督查办、区对外开放办、区项目办和纪检监察机构四督联动,通过三色预警、通报、约谈提醒、纳入目标考核等方式,推动项目招引落地。截至目前,举办投资促进活动26场,签约外资项目11个。二是创设监哨保执行。督促园区管委会、区级部门做好项目和企业服务保障,创新设立纪委监哨环节,解决哨不报到、只应哨不出力、推诿扯皮等问题,推动“园区吹哨、部门熄哨”服务机制落实见效。截至目前,提出打通数据壁垒、压实审批内部流转环节、加强中介机构监管等意见建议34条,推动健全完善《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实施办法》等制度120余项。三是分级分层解难题。推动落实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分级协调解决工作机制,建立现场解决、区级部门会商解决、区政府专题解决、上报市级层面解决等4个层级的分类解决机制,综合研判政策依据、要素保障、稳定风险、解决时机等因素,推进问题真解决。截至目前,针对国土开发利用不合理涉调迁遗留问题,已完成川化集团、成钢公司等45家企业调迁,累计腾退面积4210余亩。
以破除壁垒凝心,实施“协同联动·聚力”行动
一是铁海地串联式联动。探索建立铁路、海关、属地纪委联系会议制度,实现三方纪检机构串联式监督,统筹联动推动铁路货物运输、周转,督促创新口岸通关模式,优化通关服务,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截至目前,已通过三方监督信息互通互用,促进“转关+车边直提”模式落地,推动成都国际陆港智慧平台上线,实现业务流程无纸化率提升至95%,进场效率提升40%以上,口岸通关时间减少1/3。二是法检司全链条保障。推动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等部门协作配合,督促建立健全涉外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开展海上丝路(东南亚)外贸国别法律指引服务,搭建桥梁为企业提供以国际仲裁、国际商事调解、外国法查明为核心的涉外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已督促出台《关于加强自贸区法律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成都市青白江区涉外商事争端快速解决机制(试行)》《成都市青白江区涉外法律服务指南》,初步建立起符合自贸区特点的涉外纠纷“诉前调解”“诉中调解”“裁前调解”机制。三是央地企一体化协同。探索与驻区以及在青有建设项目的央企、省属国企、市属国企纪检机构合作,联合构建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业务共进、事项共商、防线共筑、廉洁共建“六位一体”协同发力工作机制,紧盯重点项目、关键环节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合力推进在青项目高效建设。截至目前,已召开座谈会2次,收集项目要素保障、管线迁改、资金拨付等问题和建议13条。
以案件查办引领,实施“办案清障·激励”行动
一是办案引领捉虫护花。坚持办案引领,建立破坏营商环境信访举报“绿色通道”,多维度融合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十大监督力量,严肃查处在服务经济发展中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吃拿卡要、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坚决维护市场环境公平公正。截至目前,收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2条,查处12件12人,留置3人,移送司法2人。二是以案三促常治长效。结合近三年查处损害营商环境案件,坚持系统思维,梳理分析决策审批、行政执法、窗口服务、招投标等领域问题易发多发原因,将行业乱象治理作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比如,开展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专项治理,推动完善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机制,压缩寻租空间,今年已开展不见面开标72次,异地远程评标21次,均零投诉零质疑。三是激励担当撑腰鼓劲。坚持抓小纠错和大胆容错并举,构建“亲”“清”引导机制,出台《组织为担当者担当的十条措施》,鲜明撑腰鼓劲导向,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支持鼓励干部旗帜鲜明为企业站台,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截至目前,督促行业部门出台尽职免责办法及容错纠错清单135项,明确“容什么”“怎么容”“容后怎么办”;利用尽职免责办法,助力成都蜀虹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扫清上市障碍。(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