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广播电视台举行了2023年十佳“最美老人”“孝亲敬老楷模(含养老机构院长)”“优秀养老护理员”颁奖盛典活动。
乐至县文广旅局退休干部王同云老师,荣获四川省2023年十佳“最美老人”。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身边这位“最美老人”,一起聆听他热心公益、传承文化的那些感人故事。
王同云恪守初心,不负使命,在平凡岗位和日常生活中,不遗余力传播红色文化精神,守护、挖掘、整理、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少年成长,退休不褪色,发挥余热忘年龄,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党的文化工作者的“最美故事”。
四处奔忙,做忠诚的红色精神传播人。王同云把感党恩之情化作了工作的激情,时刻践行着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走遍乐至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倾心搜集整理乐至红色历史故事:“乐至县抗日救亡铁肩队”、“乐至抗日救亡宣传队”,《乐至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乐至县·1921年-1949年资料》等等。
数十年不遗余力地工作,退休后仍坚持志愿服务,使他成了乐至红色历史文化的“活字典”。王同云主笔了《陈毅生平事迹陈列设计方案》、《全国百家经典革命文物陈列馆·陈毅馆解放祠》。用笔头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退休后,他自告奋勇加入到乐至“小红帽”宣讲队,寒来暑往,他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他走进学校、社区、乡镇、田间院坝......以快板等多种接地气形式,开展宣讲2000余场次,与20多万名基层干部群众开展面对面的宣讲交流,用喉头向他们传递党的声音、宣讲党的政策、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严肃的政治课题教育。
2020年初,他不顾年事已高,主动请缨,到所在小区入口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宣传、体温检测、居民出入管理等,到文化旅游市场执勤,创作疫情快板、方言短句警示等。
弘扬传承,做坚定的传统文化守护人。他一生扎在老百姓堆里,去探寻民间文化,去书写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他一生笔耕不缀,创作并公开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体作品700余件,其中戏曲作品51件、电视专题片21件,多件作品登上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今古传奇》、《中华文学》等。他的中篇小说《俚歌》获《小说选刊》中篇类一等奖,戏剧小品《武大郎娶妾》获全国“百优小品”奖,长篇传记文学《吴仲良传》感染了一大批爱国华侨。
在王同云的家中,整齐堆放着数十本大小不一、厚薄不同的笔记本。这是他几十年来为乐至民间文化奔走的成果。退休后仍坚持不休息,为搜集、整理、研究本地民间文化,他先后请教村民超过万人次;他的挎包里装着自购的“速效救心丸”、“十滴水”等急救药物,踩着山路,深入偏远村社区走访;他踏遍了县辖区21个乡镇(街道)、300余个村(社区),足迹遍及农家小院和荒山野岭。他搜集、整理、撰写的乐至民间文化和文艺书籍、资料已达400多万字。
他帮助蟠龙镇组织女子舞龙队,恢复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舞龙、连箫、跑旱船、农耕秧歌、盘子舞等民间艺术,帮助金顺镇恢复了古老的薅草歌,栽秧歌和民谣;挖掘出濒临失传的傩戏等;整理出民间文学《报国寺传记》他成为市级首届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他整理撰写出版《乐至民俗》、《乐至民间拾遗》、《一千四百年》;他编辑出版了《乐至民间故事集》、《乐至民间歌谣戏剧谚语歇后语集》等等。由于常年累月的撰写,不会电脑的王同云右手中指堆积了厚厚的老茧。
关心后辈,做热心青少年成长引领人。他一直关注青少年成长。他为了让孩子们听得懂党史,便把英雄人物事迹用讲故事的方式演讲,给学生们讲陈毅元帅、红军师长叶镛,滚雷英雄罗光燮的故事,讲各个历史时期乐至籍英烈的故事,讲有趣的民间文化,讲作文写作知识,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把听王同云的宣讲加了个副标题“听王爷爷讲故事”。有的学校把王同云的宣讲干脆用字幕标出来。因此,“听王爷爷讲故事”成为了王同云对学生宣讲的一个品牌。
关心下一代成长,王同云一讲就是10多年,最偏远的水平小学、金顺中学、象龙九义校都响起过王同云宣讲的声音。据统计,听王同云宣讲的学生达6万多人次。
2023年3月,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聘王同云为四川省级党员教育师资库讲师,中共市委老干部局、资阳市关工委聘王同云为“五老”宣讲员,资阳市民政局聘王同云为资阳市地名专家,资阳市文广旅局聘王同云为非遗项目专家。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仍在奋斗。
王同云同志是中共四川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他的工作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从2014年12月至今,他先后获得了四川好人、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四川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资阳市最美老干部、感动资阳人物、资阳市最美老人等荣誉称号。他的家庭是全国书香之家、四川省文明家庭。
不忘初心使命,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王同云身体力行演绎最美“夕阳红”,可鉴可信、可学可敬,以行动印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道德模范的示范性。(杜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