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沃野千里 共治一河安宁

——四川首部市州流域协同立法施行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1-02 16:51:54 编辑:刘玉琴_实习 点击:

白马镇高龙村荒地变沃土
11月1日,《攀枝花市安宁河流域保护条例》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保护条例》同步施行。这是四川省市州之间首部流域保护协同立法,既是攀凉两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地方创新立法工作的有益实践,必将有力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天府第二粮仓”打造,造福流域百万群众。
一渠清水润“新田”
秋末冬初,安宁河畔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村民孙大中家的大棚里,冬番茄长势喜人,很难想象,就在去年的同一时节,这片大棚还是一片荒地。
“缺水是关键!”白马镇高龙村党总支书记马顺付告诉记者,虽然安宁河就在大家眼皮底下,但是这水却用不上,长久以来,村民们只能干着急。
转机发生在去年。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前进渠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顺利启动,原先存不住水的土沟被三面光取代,雨季用不完的山流水被积蓄起来,成了小春农忙的生产用水,荒地得以激活。随着今年年底前进渠改造工程的完成,安宁河水将直接流进田间地头,彻底破解缺水难题,为高龙村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以前水源不足,村民大春只能种玉米,前进渠贯通后我们可以种稻谷,在小春这一季种早市蔬菜,实行稻菜轮作模式,推动共同富裕。”马顺付说。
这条为高龙村带来“希望水”的前进渠,是横跨攀凉两地的中型灌区引水工程,取水口位于凉山州德昌县永郎镇锦川村。该工程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由于建成时间较长,攀凉两地管理标准不统一,运行维护协调难度大,部分断面垮塌淤堵,严重制约了灌渠效益的发挥。
2022年2月,总投资3.05亿元的前进渠改造扩建工程项目正式开工,项目除了对原有的33公里渠道进行全面整治,还将沿安宁河两岸新建输水管网16公里,建成后将新增灌区面积3.16万亩,并有效改善原有2.02万亩自流灌区的供水能力。
11月1日施行的《攀枝花市安宁河流域保护条例》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保护条例》(以下统一简称为《条例》),同时将前进渠纳入了管理范畴,这条连接攀凉两地的“水动脉”,必将成为上下游合理调配水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的典范。
携手共治护“安宁”
前进渠改造为攀凉两地“一河共治”开了个好头,但更多更难的挑战还在后头——此前,攀枝花、凉山对安宁河“一河分治”,保护原则、标准、范围、措施不统一、行政执法不同步、处罚标准有差异等问题长期存在。在促进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条例》应运而生。
作为四川省首个市州流域保护协同立法,《条例》涵盖总则、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文化保护与传承、区域协作、法律责任、附则等9个方面的内容。它的出台将推动安宁河流域由“分治”向“共治”转变,治理标准由“一域两标”向“一域一标”转变,保护主体由市州“独唱”向市州“合唱”转变,治理方式由单一治理向依法综合治理转变。
如何落实好《条例》,兴利除弊,是攀枝花和凉山州接下来共同的命题。
攀枝花昔街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位于安宁河米易县与凉山州交界断面,是安宁河水进入米易境内的第一道监测点。监测站可实现每小时对水质进行一次取样分析,对上游来水的水温、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等9项水质指标进行动态监测。
“本站点可以全方位对上游来水进行监测,结合下游湾滩电站出境断面的监测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安宁河在我县境内的水质变化情况。”米易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昌培表示,《条例》实施后,各个监测平台的数据可以共享,形成上下游齐抓共管的治理机制,能够更好保护安宁河水质。
《条例》施行后,安宁河流域保护工作有了抓手,也有了方向。“我们将以推进河湖长制为重点,积极落实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任务,与凉山州协同推进安宁河流域保护工作,以实际行动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助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粮仓’。”米易县水利局机关党总支书记曾茂娜说道。(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熊为新 段致忠 李振乾 程礼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