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土城村:客家底蕴为乡村发展治理注入“新动能”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0-19 10:32:55 编辑:曾青瑶 点击:
在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土城村有一片造型别致的建筑群,一座座白墙青瓦、低檐粉黛的房屋环绕而建,客家围楼建筑的精髓和现代建筑理念在其身上融洽无间,构造出了三座外形如同鲜花绽放般的“花样围龙屋”,这里就是土城村的客家新居。

土城村位于石板滩街道西北部,作为四川传承客家文化脉络的典型村落之一,土城村有95%的村民都是广东客家人,一直保留着客家民俗、方言的文化习惯。2011年,由于土地整理,土城村客家新居建成,村民的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院落散居到楼房聚居,村民原有的地缘关系、居住环境、生活习惯被打破。为了帮助村民尽快实现从“农民”到“居民”的转变,村党组织立足客家文化底蕴,在服务村民“近邻感、集体感、获得感、幸福感”方面追求实效,形成党组织引导“搭台”,村民自主“唱戏”的良好氛围,切实打造田园新客家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激活文化向心力
步入土城村的“好客微展厅”,浓厚的客家古韵气息扑面而来,一件件由居民捐赠的老物件仿佛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关于客家生活的种种记忆再次浮现,历久弥新。像这样营造客家文化氛围的场景,土城村还有不少,以客家花卉为主题景观的微花园,“稻田欢歌”龙舞艺术长廊、乡土文创中心、农耕体验园等特色景观,都进一步使客家文化与乡村风貌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在弘扬客家文化特色、客家精神的同时,也引发了居民的文化共情,不断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文化场景被重塑的同时,土城村也注重客家文化精神的传承。每逢节庆,村里都会热闹起来,神采飞扬的客家舞蹈,深情悠扬的客家乐曲,都为土城村平添了几许的和睦融洽气氛。截至目前,土城村已举办客家艺术节、最美客家人物、客家文化传承等主题活动10余场。



“土城村,是宝地;将你我,来养育;建设好,新农村...”,土城村还以朗朗上口的三字谣村规民约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进移风易俗等结合,弘扬客家精神,推动客家家训与村规民约的深度融合,激发居民参与自治的行动自觉。
发挥治理凝聚力
客家新居院落一共由3朵花15枚花瓣组成,土城村巧妙地将乡村治理与客家家风文化结合,构建村党组织+小区党支部+院委会+好客微家的四级联动治理组织架构,形成“一花有一园,一瓣为一院,一院一个好客微家,一个好客微家一位家长”,精准地将院落信息、邻里宣传、邻里纠纷调解、平安巡检等服务送到每一户人家。“以前大家各住各的,垃圾也没得人管。现在大家住在一起,村上统一处理,大家也都有集体意识了,都很自觉,住起来舒心多了”居民熊嬢嬢说道。
同时,土城村也在积极引导居民发挥自治作用,一方面,通过挖掘本土乡贤、客家能人为社区提供公益性科普教育、美学体验等服务,常态化开展“好客议事会”解决问题、化解邻里矛盾。另一方面,创新采用“公益创投”的形式,以“好客学堂”为载体,孵化培育好客微家家长、客家手工队、妈妈帮、轨道航空科普队、农耕小分队等11个自组织,开展孵化培育课程32次,切实营造了“好人好事客家风”的社区氛围,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唤醒发展源动力
为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土城村探索实施了全市首例农村房屋产权分割方式,通过撬动集体资源、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修建商业综合体,让客家文化切实赋能乡村经济发展中。

“悦动客家·田园里”特色商业街,独居客家风情的民宿,二松茶艺工作室、客家特色美食……一个个乡村消费新业态逐步集成了“文化体验+美食消费+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吃、住、行、赏新乡村消费场景,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也让土城村成为有流量、有品牌、有消费的田园新客家乡村。(温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