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他,聊起与反诈的“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0-13 10:04:07 编辑:张夏桐 点击:

人的一生,似乎总不能按照心中所想一成不变地走下去,或许会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与某种未知的东西结缘,走上一条不曾预想过的路。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杨轶与反诈结缘,从巡警半路出家变身“反诈先锋”,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将这份工作干成了一番事业。

为何缘起
杨轶与反诈“结缘”是在6年前。
2017年,杨轶从成都武侯公安巡警大队下所,在玉林派出所学习办案。虽然已经从警7年,但由于一直干巡逻、接处警、安保执勤等工作,杨轶从未接触过案件办理,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人刑警。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下所两个月就迎来了一次大挑战——参与办理公安部、最高检双挂牌的“8.25”电信诈骗专案。接办“8.25”专案时,分局刑警大队已经开展了大半年的工作,涉诈团伙的主要成员已被抓捕,但其他成员仍逍遥在外,成了闷声的“雷”。
第一次接触反诈,第一次办大案,“buff”叠满了。但十分幸运的是,杨轶遇到了两个好师父。师父说,涉诈案件不像普通的侵财案件,他们人员众多、分工明确、层级分明,厘清关系网是开展抓捕工作的前提。杨轶听后“脑壳都昏了”,明明涉诈团伙有好几十人,为什么师父总能清晰地说出每个成员的信息呢?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依旧不过时。虽然记忆力不如师父厉害,但杨轶也摸索出了一个小窍门,就是把每个涉案人员的信息都搜集罗列出来,条理式梳理成一套覆盖2、30项信息的一人一档,方便信息搜索的同时,也在一次次搜寻中加深了记忆。“‘8.25’专案涉及团伙成员四、五十人,我都挨个建了表,将他们的信息记得滚瓜烂熟,后面我据此开展抓捕、审讯都非常顺利。”说起小窍门带来的成效,杨轶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个习惯,他也一直保留至今,成为他开展反诈工作的一大“法宝”。
师父还说,审讯是办案民警的“必杀技”,要想办法从嫌疑人嘴里“撬”出想要的线索和信息。可这又一次难倒这个审讯“小白”:怎么问?问什么?带着满脑袋的疑问,杨轶跟着师父成了“空中飞人”,全国各地蹲守、抓捕,每一次抓捕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审讯。

“最开始我就坐在师父旁边听他审讯,我负责记录,听得多、看得多了,也就逐渐学到了。后来变成我带着其他人审讯,几个小时的审讯干下来疲惫得很,但是看到厚厚的笔录心里可太有成就感了!”杨轶说,四处奔波半年多,该团伙的四十多个成员悉数归案,他也在此期间成了检察院的“常客”,隔三差五就抱一摞案卷去“拜访”,最后一次抱着比自己还高的案卷交到检察院时,如释重负。

第一次办大案,杨轶做到了,也做好了,师父夸他是个干反诈的好料子。
不解之缘
前不久,杨轶作为办案民警代表接受央视新闻频道采访,镜头前的他已经是个沉稳的侦查员,面对记者抛来的系列问题,他都能一一流畅作答。作为主办侦查员之一,他对这起跟进办理了4年的特大“杀猪盘”电信诈骗案了如指掌,与兄弟们协同作战的这1500多个日日夜夜清晰浮现在眼前……

2019年4月底,一女子报案称自己在网上被骗了150余万,办案民警初步分析是“杀猪盘”诈骗。案情重大,分局第一时间向市局报告,后在市局刑侦、网安等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专案组,杨轶也再次成为专案组成员。
白天马不停蹄穿梭于各银行网点、通讯公司核查信息,晚上又通宵达旦对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在海量的资料中找寻蛛丝马迹……这些都成为那段时间杨轶和专案组同事的日常。好在经过两个月的分析研判,一个成员多达300余人的“杀猪盘”电信诈骗集团浮出水面,两个重要成员回国的关键信息也被掌握,这让专案组看到了希望。

“抓人这事我熟啊!”得知要去抓人,杨轶立即主动请缨,和同事来到两名团伙成员在老家的落脚点——省内某县城。然而当几人到达时却扑了个空,两个嫌疑人都不见了。后来几经辗转,终于在当地公安局的协助下,再次获取了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和驾乘车辆信息,并将其锁定在该县城的某小镇上。根据线索,杨轶几人在镇上一路找寻,不放过任何一辆可疑车辆,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员。
“你们看是不是那辆车?”在几人找寻的迷茫之际,一辆黑色越野车引起了杨轶的注意,几人定睛一看确定该车就是嫌疑人所驾驶的车辆。“是这辆车,上!”锁定目标,杨轶和同事迅速冲过去拉开车门,将车内的二人控制住,连夜带回当地公安局开展审讯。

反复斟酌拟定审讯计划后,双方展开了一场长达6小时的“拉锯战”,杨轶多年来积累的审讯技巧派上了用场。最终,两名嫌疑人招架不住,将自己所在“战队”的情况和了解的信息全部和盘托出。这个漂亮的“开局”,为案件侦破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根据两人的交代,专案组很快突出了该集团的主要犯罪嫌疑人信息,掌握到该团伙藏匿于境外某国的线索,并在三年间陆续将该犯罪集团的300余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捕归案。

“这是我们工作时间最长、区域跨度最大、路程最遥远的一个案子,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杨轶说:“2021年4月分局反诈中心成立的时候,我都还在贵州抓人,和大家隔空庆祝了一下。”这是办理的第多少个电诈案件,杨轶都记不得了,但他清楚地记得一路走来自己的改变,这份与反诈的缘已难解。
重温旧事
还在巡警大队工作时,杨轶就已经是一个嫉恶如仇、勇敢无畏的热血小伙子。
2010年,杨轶考上了成都武侯公安分局,并在巡警大队当了7年的“暴娃儿”,“110”接处警工作一干就是4年,快反突击队的执勤工作则分去了另外3年,令他记忆最深的当属那天晚上的“冲动”。

在快反突击队执行勤务
2012年的一天晚上,杨轶在辖区开展日常巡逻,电台突然响起:罗马假日广场有群众报警称被人围殴,请立即前往处置。杨轶二话不说,带着辅警就赶到了现场。
“警官,他们要打我们!”刚到广场,两名男子就朝杨轶跑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乌压压的十多个男青年,全都手持棍棒扬言要“开战”。对方人多势众、情绪激动,这要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只带了一个辅警,但杨轶也顾不得那么多,迅速拔枪上膛挺身站在双方中间,将报警人护在身后吼道:“我看谁敢动,有什么事去公安局说!”
双方见状都怔住了,对峙中谁也不敢动,但因为都在气头上,就这样僵持着不愿离开。趁此机会,杨轶立即呼叫增援,不一会儿派出所的增援民警到来,将双方带回开展下一步工作,这场争端最终在杨轶的稳控下“熄了火”。

在巡大时的杨轶,右一
“这是我从警13年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外面拔枪上膛,其实没啥好怕的,我只是庆幸自己保护住了群众,也守护住了安宁。”提起这事,杨轶言语中透露着骄傲,热血小子就是刚!(武侯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