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椅村,即石椅羌寨(羌语“拿巴日格”),是“5.12”特大地震后异地重建村,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幅员3.5平方公里,辖3个组104户352人,其中羌族占60%,森林覆盖率达95%。
近年来,北川县充分发挥石椅村禹羌文化、自然禀赋、人文资源等优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特色产业提质、乡村基层治理等方面,打出了“凝聚合力、夯实基础、创新融合、全民参与”的发展组合拳,走出了一条从灾后重建到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等国家级荣誉9个、四川省天府旅游名村等省级荣誉19个、绵阳市首批最美乡村等市级荣誉10个。
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石椅村干部群众并点赞: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
突出科学规划,凝聚合力,灾后重建新村焕发新活力
按照“以羌族文化和新村建设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产业拉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思路,依托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研究院力量,对“5.12”特大地震后的石椅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高起点将农房重建与当地羌俗文化传承发展和未来产业发展相结合,采取“一户一园、一园一景、连点成片、四季如画”的发展模式,投入1500余万元新建和维修房屋面积5.2万平方米,打造“川西第一羌寨”。
同时,按照全县文化旅游“一核引领、两园驱动、三线联通、多点互动”格局,以石椅羌寨为核心,统筹周边各村、曲山镇及周边乡镇,编制完善文旅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提升、用地保障等总体规划及永泉山谷专项旅游策划,科学编制石椅村及周边村“多规合一”的实用性片区村庄规划,并在“三线”改造中优先实施石椅羌寨等文旅发展重点区域,逐步构建“一村示范、百村借鉴、千村互动”的新格局。
打破村域壁垒,在地域相邻、产业相辅、优势互补的玉皇山片区三个村成立乡村振兴党总支,由镇班子成员兼任总支书记,下设农业产业支部、民宿产业支部、在外人才支部、人居环境支部、羌文化支部五个功能性支部,以组织联建为统领组建发展联盟,实现抱团发展、联合发展、协同发展。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优配强“两委”干部,增强引领带动能力。
突出业态创新,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接续闯出新路径
据了解,石椅村依托2000余亩枇杷基地和精品苔子茶、桐子李等优良农产品资源,推出羌家坝坝宴、水果采摘、茶文化研学等体验项目,开展精品腊肉、优质水果、精美羌绣等农特产品展销,提高游客参与度,推动农旅融合发展。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
同时,邀请禹羌文化专家、非遗传承人对导游、景区员工等开展禹羌文化知识培训,组织羌年、羌笛、口弦等非遗传承人及文艺爱好者46名,常态化开展“开寨”仪式、“风从羌山来”民俗歌舞展演、羌族婚俗坐歌堂等民俗系列活动,将历史人文、地域特色、风土人情,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打造石椅文化IP,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目前,拥有羌年、口弦、羌笛等国省市级非遗项目3项,《羌年赋》《醉了羌山》《羌笛声中》等作品入选《中国晚霞诗集》。
依托采茶节、瓦尔俄足节暨枇杷节、李子节、年猪节等农文旅节庆活动,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采取“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方式,拓展电商、微商、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新模式,推动全域全季产销融合发展。2022年,石椅村通过网络、快递等方式销售农产品240万元。同时,注重品牌优势效应,保障农产品优良品质,苔子茶、花魔芋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羌山绿宝”成功注册商标。(王昱霖 北川县文广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