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播出的四川新闻联播里,把关注点聚焦在了四川大春生产中一件大事上——春灌。说起春灌这个词,想必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是个啥,那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每年4月,不少地方就开始水稻栽插,四川话又叫“栽秧子”,保证大春水稻栽插和水稻生长中,有足够的水源进行灌溉,这就是春灌。近年来,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春灌作为粮食生产中的一个环节,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四川,多年来全省平均水稻栽插面积在2800万亩左右,那需要多少水来灌溉?水利工程是保春灌的主力军,近三年来,平均每年春灌需要供水60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把600个蓄好水的兴隆湖,全部“运送”到田间地头。
要完成“送水”重任,自然需要系统完备的水利工程当好“最强辅助”。四川虽有“千河之省”的美誉,但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多年来,四川水利人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灌区工程,逢山凿隧洞,遇沟架渡槽,一条条输水隧洞翻山越岭,一条条高空渡槽似从天降,构建起四通八达的输水网络,让江河清流能通过各级渠道,直接运送到田里为水稻“解渴”。而近些年来,为了解决不少尾水丘陵灌区的用水老难题,水利部门还和当地政府联动出击,把用水计划细化到每一天、每一条渠道,保证渠道不断流,水稻用水有保障。
春灌用水有保障,水稻才能长得“壮”,粮食安全的饭碗才能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里。当前,巴蜀大地上已经掀起了新一轮水利建设的热潮,未来,四川现代水网体系会像高速公路一样四通八达、绿色通畅,持续为粮食增产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