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展览模式 “直击一线”亮相西博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7-01 10:33:56 编辑:赵云海 点击:
6月29日至7月3日,以“中国新时代·西部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四川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办。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西博会发端于西部大开发,始创于2000年5月,永久会址设在四川省成都市,已成功举办18届。
本届西博会由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四川国际博览集团共同履行西博会组委会秘书处职责,负责西博会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本届西博会规划展览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主宾国为泰国,轮值主席单位为甘肃省,同时首次设置双主题市,分别为四川省绵阳市和资阳市。
今年的西博会上,四川国际博览集团党委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精神,用以指导本届西博会的策展办展。博览集团锚定方向,精准布局,用5G直播这一形式创新表达,将原本静态的展会视角伸展至更加广阔的空间。通过视频连线打破空间限制,把四川国企重大产业、重大项目火热生产的实况生产一线的场景搬入会场中。同时,博览集团还将在西博会期间重大的产业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全面推动会展产业提档升级,并为四川省一二三产业发展贡献博览力量。
据悉,“直击一线”直播活动重点聚焦川投集团银江水电站项目建设现场、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项目、蜀道集团“全息瞳”一体化运营平台以及四川发展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活动现场安排直播团队深入项目一线,设置多点位、多视角集中化展示项目点位最新实施状况,通过5G传输实现“一场四地”的实施同步互动。让广大与会观众不用深入一线,也可第一时间获悉项目现场最新进展情况,并多维度展示国企相关领域的前沿科技、最新产品和发展愿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四川省国资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组织国资国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坚定不移推动做强做优做大,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中贡献国资国企力量。截至2022年底,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5.15万亿元,营业总收入1.88万亿元,利润总额1151亿元,分别居全国第5位、7位、6位,与四川经济在全国的排位大致相当;预计今年6月底,省属企业资产总额为2.46万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2921亿元,利润总额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7%、105.8%,为全省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闻链接:
银江水电站项目
银江水电站装机容量390MW,安装6台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2021年12月成功实现提前一年大江截流,节约工程投资近5亿元;2022年10月提前30天开始大坝首仓混凝土浇筑;2023年6月完成了附属设施银江大桥合龙;严格把控质量进度,持续加强安全环保措施,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和设计优化,目前正在开展水轮机全水头运行和汛期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努力实现2025年一季度首台机组发电。
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项目
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项目位于四川省安岳县永顺镇,由四川川投燃气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系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投资组建的川投(资阳)燃气发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投产运营。项目规划建设4台H级燃气发电机组,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2台7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9H型高效燃机,联合循环效率高达64%,计划2024年7月实现双机投产运营。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利用天然气5.7亿方,年上网电量35亿千瓦时,足以供应300万居民生活用电。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四川电网骨干调峰电源,有利于提高全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满足全省“十四五”电网负荷用电增长需求,有利于优化全省电源结构,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有利于天然气资源地资源的就地转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四川实现建设中国“气大庆”的发展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较同等规模燃煤电厂每年减少约55%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500万棵,对四川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
成宜智慧高速“全息瞳”一体化运营平台
在建设交通强国试点项目成宜智慧高速的过程中,蜀道集团聚焦政府、企业、用户等多维度需求,形成全国首个暨川渝地区首批智慧高速地方标准。
面向政府“平安智慧”的要求,蜀道集团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已实现“双十保障”,即10秒内通知处置人员,10分钟内赶到救援现场,大幅度提高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同时,通过一体化方案在无人化管控方面节流降低的成本已全部覆盖投入成本,实现3“零”场景应用,即高速交通事件零人巡检、沿线边坡安全监测零成本、稽核打逃零逃费。针对用户“舒适便捷”需求,蜀道集团联合互联网头部企业向公众推出3款全天候车道级导航APP和小程序,相当于同时提供“高精定位的APP、智能网联汽车和无人侦察机”,可以不受大雾、夜间等低能见度天气影响,实现准全天候出行。
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项目
川渝高竹新区于2020年12月29日获川渝两省市政府共同批复设立,由川渝两省市共同谋划和推进,具体由四川省广安市和重庆市渝北区联手共建。项目总投资23亿元,用地面积567亩,2022年1月开工建设,2025年全面建成。包含产业孵化区、科创服务区、综合配套区三个功能区。
项目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竹新区主导产业,致力于构建创新基地、创新体系、创新平台,打造为高竹新区乃至川渝区域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成为“双城经济圈”中的科技创新示范引领项目,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促进区域协同。在川渝两省市合作共建的川渝高竹新区投资23亿元新建高品质产业园,依托周边“两轨两高三快”成渝地区骨干路网,江北机场、广安机场航空枢纽和两江新区果园港,有效促进川东地区和渝北地区协同发展。
二是促进产业协同。结合周边产业布局情况,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目前已签约引进清华大学氢能示范项目、中广核新能源项目等重点产业化项目。
三是促进创新协同。借势借力四川发展在产融结合、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源优势,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目前已落地重庆大学低碳建筑创新研究院、四川省汽车研究院等重点科研力量。(杜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