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成都市“建圈强链千企大调研”第50场调研现场会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举行。会场气氛活跃且热烈,30多家深耕成都市场的企业老总,坦陈企业发展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仔细聆听认真记录现场回复。
这是自去年启动的“建圈强链千企大调研”专题调研行动的最后一场,这一由市发改委构建的常态化政企联动机制仍在延续。截至目前,已累计有1089家企业获得最急需、最及时、最权威的政策解读、供需对接和产业协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彰显政府职能部门的“诚意”,许多个联动场景更生动诠释政企双向奔赴中的“温度”。
有问就有答
千企大调研构建有“温度”的政府联动
昨日的调研现场会,由四川民进企业家联谊会承办,会场座无虚席:同为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的30余位企业家,还有品牌、财税、法律等多位行业专家。他们将和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一起,为企业家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反馈建议。
企业人才招引难、收款难、贷款难……企业家们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指向企业经营中遭遇的每一个现实困难。“请大家畅所欲言,把问题说透彻说清楚,调研的目的就是要想尽办法为大家解决难题。”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除了现场回答涉及政策解读的问题外,频频“穿针引线”,将企业家的问题引给相关专家请其现场“解惑”。时间慢慢推移,每一位与会者的笔记本上,做下的记录越来越密、越来越长,“每一次参会都有新的收获。”会议结束合上笔记本,四川新邦诚集团公司董事长敬云意犹未尽,从去年的“助企30条”、“纾困10条”、到今年《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12345”亲清在线启动等新政出台和具体举措,他直言:“能感受到政府的诚意,也为我们做好企业增添了一分信心。”
近年来成都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数据显示,面对去年疫情冲击、高温限电等多重考验,成都市仍新增市场主体29.6万户,总量达344万户,GDP历史性迈入2万亿元台阶,彰显成都作为超大城市的韧性和活力。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自去年以来,成都市发改委持续开展“建圈强链千企大调研”,总共走访调研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共计1089家,同时走访调研成都旅游住宿业协会、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协会商会,电子科大西区科技园、天府生命科技园等机构36家。
双向奔赴
千企大调研达成涉企政策“众筹”
产业生态“建圈”,重点产业“强链”,建圈强链正深刻影响重塑成都产业布局发展,不断创新产业端发展方式。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打通理论创新、政策制定、产业服务三个端口,“建圈强链千企大调研”进行了有益尝试。
制定政策是市发改委的一项重要职能,不能闭门造车,更忌纸上谈兵。通过与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1089家企业面对面交流,常态化政企联动工作机制在精准传导各类涉企政策,真正彰显政策红利的同时,也为涉企政策的科学制定开通了一条前期研判的畅通渠道。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说,各行业、各领域的企业家,扎根成都深耕市场多年,多年市场的磨炼造就他们成为一个行业或产业的专家,“他们的声音往往代表着城市经济脉动中最活跃最真切的部分,能为涉企政策的制定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
“建圈强链千企大调研”启动之初,市发改委从全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等11个领域上千名报名企业家中,严格把关、层层筛选,授予“市发改委营商环境观察员”。审核标准十分严格,涉及使命感担当精神、经济发展方向洞察、专业理论水平、市场实践经验等,不亚于一场“大考”。在常态化的建言献策平台上,智库成员企业家吐露心声,市发改委吸纳意见建议,达成涉企政策“众筹”。
调研不是走“过场”,“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这样的风格贯穿“建圈强链千企大调研”始终,为参会企业家们所熟知:会场上能现场办的坚决现场办,不能现场解决的收集记录,进入办理日程。尽管大调研现场会已落下帷幕,但成都搭建的这一政企互动平台、联动机制仍将持续运转。“目前,我们正抓紧梳理企业家们提出的诉求、意见和建议,汇总分析数据强化细化研究,找准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动力。”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道。
搭建平台
千企大调研智库为企业家觅商机
聊起“建圈强链千企大调研”,不少企业家说是找到了“娘家”,而作为调研发起者的市发改委则形象地把自己比作“服务员”、“接线员”。早在2019年,市发改委就邀请成都现代产业体系“5+5+1”各领域的优秀企业家,组建经济体制改革智库,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建言献策、政策传导、产业对接三大功能。大调研启动之后,智库持续完善功能,成为企业家们的“资源库”、“链接库”。
今年刚开春,两家智库成员企业——联动U谷、四川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相继承办“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会”,分别邀请超过150位企业家,面对面交朋友、谈生意、话未来,很多合作意愿在会议现场达成。更多的交流在机制内展开,每周六下午,10到15位企业家相约在发改委,举行智库“企业家交流日”座谈会。参会企业家大多是上下游、左右岸,座谈主题明确——合作。组织企业互访沙龙,不定期帮助企业家走进别的企业考察学习。每周星期一,智库发布“政策超市”,把政府部门的涉企政策收集汇总,包括经信、商务、科技等部门的涉企政策进行汇编,定时推送。同时,联通高校院所、平台公司、政府部门、产业功能区、区(市)县,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温度”的企业发展生态圈得以建成建强。
在四川千居置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夕阳的微信群里,“市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智库群”、“营商环境观察员群”处在置顶位置,每天查看群里消息,有问题求助群里的企业家和专家,成了他和许多企业家的习惯。每天早晨7点多,两个群里便热闹起来,各种供需信息、涉企政策密集发布,讨论有时会持续到深夜。作为“群主”的市发改委每天还会向大家推荐一家品牌企业,早上8点准点发布企业运行小知识,商场上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信任成本”,在这里迎刃而解。
成都集致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吉工家”APP,在座谈交流后广受企业家欢迎,活跃用户已达500万人,居全国行业第一位;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科川实业公司与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立项开发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光学加工设备;
四川银利华应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免费为智库开发了一套信息化系统,在这个新上线的系统里,有最新的政策信息、最新的供需清单。每家企业有什么业务,直接输入关键字就可完成检索,大大提高企业对接效率……像这样“足不出市”就找到“合伙人”的各类合作,在政企联动机制里已经达200项以上。(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 供图 成都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