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市网络理政办消息,1月4日,《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以下简称《十大举措》)已正式印发,将于2023年1月30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成都营商环境5.0改革正式开启。
《十大举措》对表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清单,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都市圈及智慧蓉城建设等工作部署,以“激发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为主线,具体分为39项改革举措,涉及95个具体改革点位。其中,31个为本土特色做法,26个为对标首批试点,26个为持续优化提升,12个为落实上级政策,立足企业获得感,尽最大努力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
全链条优化审批 突出便民利企
为便利企业开办,成都将推行“标准化地址+申报承诺制”登记模式,常态化运行成德眉资一体化企业登记绿色通道,除因当地城市管理需要对具体登记事项有特别规定之外,实现所有法定登记事项在四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为便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成都将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实施“一证多址”改革,优化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同时,将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信息变更纳入同城通办,在简便市场主体注销流程方面实施歇业制度,已办理歇业备案的市场主体,不纳入长期停业未经营清理吊销范围。
为提升工程审批服务质效,成都将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材料、审批结果全程电子化,电子证照“一次生成、统一流转、互认共用”,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报建材料和时间。
《十大举措》还将开展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水电气等一站式联办服务,在自贸试验区、产业园区等功能区推行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将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纳入“时限管理”,通过优化审批部门内部审批流程,强化审批过程督查和通报机制,切实缩减审批时间,压减企业等待时间和办事成本,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将“企业跑”转变为“政府干”。
全过程公正监管 破除市场壁垒
《十大举措》将着力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清理通过划分企业等级、增设证明事项、设立项目库、注册、认证、认定等非必要条件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和不合理门槛。
同时,将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在食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据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不仅如此,《十大举措》将在市场监管领域探索推行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和不予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在不涉及人身、财产、公共领域安全,对社会危害不大的,优先运用行政辅导、行政建议、行政提示、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慎用查封、扣押等措施,保护企业不因“小错”影响生存和发展。
全周期提升服务 强化数据赋能
《十大举措》以“数字政府”“智慧蓉城”建设为统揽,通过深化政务数据、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应用,积极创新应用场景,升级打造“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诉”“蓉易登”等“蓉易”系列城市营商品牌,使数据赋能营商环境建设,多方位惠及更多企业。
依托“蓉易办”平台和部门业务系统,编制提醒服务清单和事项,利用移动端、短信、电话、上门、媒体等方式创新实施对内对外主动提醒服务,变到期申报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前服务、精准服务。
依托“蓉易享”模块应用成效,将建成全市惠企政策查询、申报、公示的统一服务入口,便于企业对惠企政策“一网查询”“一键申请”“一次办理”,将“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
通过“蓉e链”应用模块,获取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土地出让价款缴清凭证等不动产首次登记申请材料,企业仅需提交登记申请,不再另行提交纸质材料,实现不动产首次登记业务“零材料”受理。
依托“蓉易诉”在线诉讼平台,探索升级“智慧法院·成都”模式,提升跨域立案、联网缴费、应诉答辩、举证质证、在线庭审、电子送达、“5G智慧参审室”、电子档案归档等平台功能,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方便人民群众全天候、全时段、足不出户即可全流程在线参与诉讼。
不仅如此,成都还将加快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平台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互通、互认、互用,最大限度发挥数据共享效应,将服务场景从办理企业注册、变更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向融资贷款、社保用工、惠企政策推送等公共服务事项延伸,提高办事便利度和审批效率,逐步提升涉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围绕准入、准营、运营、退出等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成都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优化政策供给,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投资创业成效,努力打造发展高地、创业福地、兴业宝地。(成都市网络理政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