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收秋色,寒潮催冬来。走进田间地野,人们不停地挥舞着镰刀,收割属于自己的好“丰”景。一颗颗金果果悬挂枝头,即将开启它们的海外之旅。一条条整洁宽敞的农村公路铺到家门口,把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送进千家万户。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的美好图景正在资阳这片广袤乡地上徐徐展开。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是城市发展的必答题。
资阳市地域辽阔,拥有1092个行政村。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资阳市紧跟党的步伐,攻坚克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工作主线,将“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到乡村建设中,结合资阳独特的地理条件、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资阳特色的乡村振兴新道路。
精准施策发力,奏响实干强音
——描绘生态宜居“新画卷”
一辆辆“小黄车”穿梭在乐至乡村的各个角落,村民们招一招手就能在家门口坐上车,不仅便利了出行,还能将村民自产的农产品直接销往城镇,解决了农产品出村老大难的问题,村民们笑开了颜。
(资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在互联网时代,村落逐渐从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解除出来,得益于通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截至目前,资阳市已经实现了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新建5G基站763个,网络村村通不再遥不可及,村民们也能轻松网购。
那么,网上购买的物品怎么送到村民手上呢?这就得靠“小黄车”了。原来,“小黄车”还担任“快递员”一职,实现了快递进村,投递到户。
据了解,到2021年底,乐至县在234个行政村都设立了“金通·邮快驿站”,构建起“县级有中心、乡镇有节点、村村有驿站”的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实现县乡村网络节点全覆盖,开展农村响应式客运服务,确保建制村通客车、通邮率100%。
乐至“金通工程”的成功不是偶然,是资阳市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的成果。
目前,资阳市1092个行政村均已通硬化路,不断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此外,所有行政村均已实现生产生活用电全覆盖;所有农户均实现饮水安全。
过去,水资源匮乏是制约乡村发展的“元凶”之一。资阳市守望沱、涪两江,却“十年九旱”,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产生活。现在,毗河供水工程满足了百姓对水的渴求,“天府花溪”幸福河湖建设完成了从水微、水愿到水韵的嬗变……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阳市下足了功夫,实现片区农村集中供水,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65%。
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基础工程。资阳市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实施人居环境“五大行动”,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通城乡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头雁领航”示范,党建引领赋能
——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深秋的第一场雨润泽了这片土地。“前段时间持续放晴,对于庄稼来说可不是件好事,好在现在下雨了,收成就有望了,村民们可以过个好年了!”四川麦吉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喻维感叹道。
在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大片大片的高标准农田平整一新,绿油油的冬小麦、油菜随风飘扬,农机在田野里驰骋,农民在辛勤耕耘,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跃然眼前。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喻维的带领下,丹山镇一改过去贫瘠不毛的样貌,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资阳市乡村产业兴旺的一个缩影。
(农业农村局 供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近年来,资阳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要抓好“菜篮子”,还要鼓起“钱袋子”。
耕地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关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产业振兴,必须牢牢守住耕地这条底线。资阳市大力推进“天府良田”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持续深化田长制,坚决保障耕地数量;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百日会战”行动,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坚持“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建设“1+3”示范区,以“果还粮”“果加粮”“果转粮”促进耕地变多、粮经增产,创新粮经统筹模式,为乡村振兴筑牢地基。
“目前,我们只是跨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将着重于农产品加工,创建农产品品牌,根据四季种植物轮换,打造特色农业风光,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促进村民创收。”这是喻维的下一步规划,“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要留得住人,从意识层面富起来。”
三年来,安岳县石羊镇川平家庭农场在安岳乡镇共流转土地5000余亩,带动周边4000多名村民实现增收,作为负责人的杨邓平用自己的余热温暖着这片大地。
如今,粮食产业成为资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重要支撑。村民们不用再背上沉重的行囊外出务工,留在农村也能过上城里生活。
柠檬、柑橘、桑蚕等种植面积居全省前列,安岳柠檬、雁江柑橘更是出口海外,打响国外口碑,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一县一特”产业集群、农旅融合核心区、创响“资味”特色品牌……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资阳市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关键之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领头雁”示范,党建引领,实现党员、人才全覆盖,做到“影响一片、带动一片、提高一片”,以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硬发展”。
近年来,资阳市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基础和保障。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积极搭建各类帮扶平台,凝聚帮扶合力。
据了解,资阳市全覆盖结对帮扶295个脱贫村和重点帮扶村,选派856名新一轮驻村干部下沉一线、吃住在村,助推乡村提质振兴。同时,实施驻村干部培训提能行动,强化驻村工作队宣传政策、引导群众、助力增收、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这里有十多个大学生。”喻维介绍道,“现在农村环境好了,大学生们还是愿意回来发展。”
资阳市实施“群雁回引”人才计划,千方百计发现和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组建科研院所专家+本土专家+职业农民科技团队,成立农业专家站,鼓励优秀农民工、本地大学生返乡创业或加入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源泉。
振兴关键在“振心”,共建共治共享
——共画乡村振兴“同心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在于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物质富裕了,精神也要富裕。
在乐至县清水村,村道平坦干净,垃圾箱分布均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村庄,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据了解,清水村通过“农户自筹+集体经济+政府补助”的方式,建立“文明积分制”,开办“幸福超市”,对村民行为习惯量化评定,每周开展评比确定积分,每月开展积分兑换,每季度发布红黑榜公示,引导村民养成并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清水村还开设了道德讲堂,以倡导“遵纪守法、友善互助、关爱感恩、孝老爱亲、文明礼貌、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在广泛征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共同制定了新村规民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心理抚慰、科技服务、代办服务、助耕服务和治安巡逻5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家风家训征集、写对联比书法、农耕文化趣味等活动,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在润物细无声中吹遍每个角落。
清水村是资阳市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让村民们参与进乡村治理的实践中来,切实提升了广大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资阳市委宣传部 供图)
资阳市持续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目前累计建成全国文明村镇13个、省级文明村镇25个,推动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同时推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试点,23个村被纳入省级试点村,“川善治”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实现全覆盖,累计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个、村4个,省级示范乡镇3个、村33个。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资阳市将不断深化文明实践,厚植文明沃土,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抓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回望乡村振兴数十年,2020年,资阳市2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2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完美收官。2021年,资阳市迈上乡村振兴新的历史征程。到现在,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资阳市乡村振兴局总工程师邓时光表示,“乡村振兴要做到三个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守牢脱贫攻坚底线,健全‘1+30’有效衔接政策体系,持续常态化开展监测帮扶,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资阳大地释放出澎湃能量,各乡村正绽放出一朵朵绚丽之花。(宋诗苑 肖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