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以改革树标杆 打造优化营商环境青白江样本赋能成都北部中心建设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2-11 10:56:27 编辑:张夏桐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既代表着一个地区的“软实力”,也是支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青白江区同时拥有国家级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等多张国家级名片。近年来,青白江区坚持开放立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始终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守正创新、改革奋进,持续对标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积极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年初,《成都市青白江区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正式发布,这是成都市区(市)县中首个发布的营商环境5.0版政策。新版政策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中准入退出、投资建设、产业服务等10个重点领域、41个关键环节,推出了157项利企惠企措施,充分显示着青白江拼经济、谋发展的强烈信心。

时至年末,在5.0版改革的驱动下,青白江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如何?
日前,成都市青白江区第三届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案例评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以十大优秀案例、十大创新案例为代表的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青白江样本相继出炉,为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也为经营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顺心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以改革促活力,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改革创新”一直是青白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键词,也是保障区域内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我正准备打电话告知备案部门填报信息已经提交了,结果备案证明就已经可以下载了,从提交到完成备案绝对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速度太赞了!”今年三月,四川恩普泰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先生体验了青白江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无人干扰“点单式”服务后,十分感慨。
今年以来,针对企业投资项目立项备案时手续繁多,需要企业自身填写的表单复杂等问题,青白江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无人干扰“点单式”服务。通过逐一梳理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所需各项要素,形成10类浅显易懂的“菜单”申报模板,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定制模板中的信息替换为自身项目信息后,直接在系统上提交项目备案,实现即交即办,备案时间由法定的3个工作日转变为现在的“秒批”出单,切实增强了企业继续投资的信心。

此项改革成功入选本届案例评选活动十大创新案例,其背后是青白江区在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上的勇于创新、先行先试。事实上,类似的改革创新、优化服务的例子还有很多。
今年,青白江首创“赋能、减负、提速”政府采购新模式,规定采购人及其采购代理机构不得设置或者变相设置供应商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障碍,进一步简化对供应商资格条件等的形式审查。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全面停止收取履约保证金,全面停止收取投标(响应)保证金,并免费向供应商提供采购文件,进一步降低政府采购制度性交易成本,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占用1600余万元。同时,青白江区系统推进政府集中采购标准化建设,形成近80个超30万字“线上+线下”全流程全要素政府采购标准化文本模板和政府采购知识手册汇编,进一步规范采购各方行为,实现质疑和投诉“零发生”,荣获全省县(市、区)整体标准一等奖。
不仅如此,为更好帮助企业在青白江扎稳脚跟、迈开步子,青白江区蓉欧政务服务中心探索构建“直接授权+联审联办+跑腿代办”服务模式,组建“管家小欧+蓉欧专班”服务团队,开展“一企一专员”服务,实现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程帮办代办服务。
以创新谋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也是成都国际班列开行的十周年。青白江拥有亚洲最大的陆港枢纽,作为成都国际班列的始发地,已经实现从“内陆腹地”向“对外开放高地”的转变,荣获了“‘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奖”。当然,在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做大做强国际贸易等方面,青白江自然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青白江区成都国际铁路港内,一列满载着进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入铁路中心站,数十辆拖着集装箱的重型卡车随即开动,无须通过铁路口岸,迅速将货物转运至综保区。这一系列行云流水的通关操作,源于青白江区今年在成都国际铁路港落地的全国首个“内陆综保区通关一体化”模式。在该模式下,进口货物运抵沿海、沿边等第一入境口岸后,即可开启通关一体化申报,待货物抵达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后,便不用再经历铁路口岸的落箱、短泊等查验手续、等待过程,实现了铁路货站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的直通直转。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唐静介绍:“这种模式让入境口岸与综保区海关业务实现了无缝衔接、有机协同,推动了港口服务功能向内陆综保区延伸。可以节约通关时间24小时以上,节约单柜物流成本50%以上,每年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上千万元。”
除了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国际金融、外商投资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今年4月,四川省首笔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成功落地,标志着在省市相关部门支持下,青白江区的境内股权投资改革试点取得成功,为成都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增添了强大助力。
“QFLP是外商开展境内股权投资的重要通道之一,主要是针对那些以基金形式投资境内的境外资本方,目前全国采用QFLP形式并形成管理办法的地区很少。”区国资金融局金融科负责人白裕万介绍道。“春华智科(成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是本次外商股权投资的主角。青白江区成功引进春华智科,率先在四川省内落地QFLP模式,为区内企业提供了更多获取股权投资的渠道和工具,形成‘成都模式’,将对全省、特别是成都市基金行业起到标杆作用。”
据悉,目前青白江区已推动实现春华智科QFLP3000万元资金到位,将逐步形成以春华智科QFLP基金为主,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供应链金融、国际贸易等领域为一体的金融产业链,助推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法治为保障,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青白江积极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用法治力量助力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知识产权是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为此,青白江区检察院创新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体检,联合高校设计三级法律体检指标共132个清单模块,选取科技型成长企业进行全方位诊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比如,正西液压企业专利数量由体检前的32件上升为123件,增长了284%。

无独有偶,本届案例评选获奖案例中还有一个优秀案例也是知识产权领域的——“打造知识产权全链培育,赋能功能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同于知识产权法治体检是对已有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全链培育重点在于帮助企业培育全新的知识产权专利。
通过专利资助、人才引进、邀请专家宣传培训等方式,构建知识产权全链培育机制,帮助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提高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让企业了解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知识产权专利的获得既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也提高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青白江区高管委企业服务专员熊泽明分享道。
据了解,成都市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至今已成功授权专利申请237项、科技成果转化6个、校企联合实验室4个。建成15万余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60亿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为功能区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成效不断,在监管执法和司法审判领域也是亮点不断。青白江一直坚持寓服务于监管,以“人文精神”构建“生态化”监管服务体系,实施预防式告知监管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让企业提前把握风险,今年已帮助企业防控信用风险1286户次,搜集并解决企业问题困难56个,办理各类不予、从轻、减轻处罚案件208个,为经营主体减免罚金1100余万元。与此同时,青白江区法院结合世界银行宜商环境评估体系要求,联合生态环境局在全省首创破产企业环境权益保障机制,推出17项全流程、标准化措施,为破产管理人处理与破产企业环境权益相关的问题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指引。做法入选《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第十批)》。
以服务增便利,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
企业群众感受是评价营商环境好坏的唯一标准。在本届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案例评选活动中,青白江围绕企业群众需求,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了不少便民利企“小妙招”。
在市政公共服务领域,青白江在全市率先推出“水电气共享营业大厅”,实现水电气“一窗”联办,所需材料由原来的三套缩减为一张表格,办理耗时由原来的3小时左右缩减为10分钟内,用户减少跑动频次达66%,办事效率提升95%。

优秀的人才资源是创新的源泉,为给企业吸纳优质人才,青白江区打造“3+”工作模式,通过“区本级+镇(街)+村(社区)”多级联动和各部门间的高效协作,组建专业化“就业帮扶指导”队伍,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班,以“i乐业在青”作为宣传“主阵地”,帮助企业吸纳优质人才和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在不动产领域,青白江全面推行存量房“带抵押过户”,通过存量房抵押权注销登记、转移登记、抵押权首次登记3类业务“同步办”的方式,实现“带抵押过户”全流程2小时办结;在税务服务领域,青白江区创新推出《青言税语》系列杂志,帮助群众增强纳税意识,了解政策法规……
除了以上获奖案例之外,还有一个优秀案例格外亮眼——“清白护航·亲商助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五大行动”。
今年,青白江区以监督护航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通过开展“走万企、解难题”活动、聘请营商环境“亲清特使”、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领域“可视”“有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措施,建立起常态化联企纾困工作机制,走访企业3万余家,化解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急难愁盼”问题1562个,着力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成长的“沃土”。今年以来,青白江区实现外商直接投资(FDI)1.65亿美元,同比增长293.17%;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1家,新签约外商企业投资项目12个,同比增长140%。项目和投资的纷纷入驻,充分展现了青白江营商环境的吸引力。不仅如此,青白江区连续四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连续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等“全国百强”榜单,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中国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区”。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无论是荣誉称号,还是此次案例评选的成果,都是青白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笔。接下来,青白江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中的“急难愁盼”,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和投资吸引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营造更为优质的一流营商环境。
获奖案例名单:
创新案例:
1.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体检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区检察院)
2.探索从企业招引到落地投产“全链条”式政务服务(清泉镇)
3.打造“共享营业厅”推行水电气“一窗”服务(区经科信局、区水务局)
4.创新破产企业环境权益保障机制(区法院、生态环境局)
5.青白江税务创新推出《青言税语》纳税服务电子期刊(区税务局)
6.开行“社治专列”探索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区委社治委)
7.全国率先开展“内陆综保区通关一体化”模式(港管委)
8.四川省首笔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改革试点(区国资金融局)
9.服务“小窗口”中的民生“大舞台”优化营商环境(区交通局)
10.创新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无人干扰“点单式”服务(区审批和营商环境局、区发改局)
优秀案例:
1.“清白护航·亲商助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五大行动”(区纪委监委)
2.抓牢“强基、固本、精控”实现政府集中采购标准化服务(区交易中心)
3.青白江区打造“3+”工作模式,助力高校毕业生“乐业在青”(区人社局)
4.青白江首创“赋能、减负、提速”新模式,打造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环境(区财政局)
5.打造知识产权全链培育,赋能功能区企业高质量发展(高管委)
6.大同街道推行“三大管家”彰显公共服务新温度(大同街道)
7.全面推行存量房“带抵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举措(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8.军人退役一件事(区退役军人局)
9.创建“网上工商联”,开启民企服务新模式(区工商联)
10.以人文精神打造宜商监管服务模式(区市场监管局)
(王昱霖 张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