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发布2023年营商环境指数:一年更比一年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2-14 09:24:15 编辑:张嘉钰 点击: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2023年,成都高新区以《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六大生态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三张清单”为统揽,涵盖183项改革举措。行至岁末,回顾这一年,成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提质成效如何?
近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指数报告》),旨在以评促建、动态监测,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据悉,这已是成都高新区联合第三方智库机构,连续第三年发布营商环境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为86.93分。与去年相比,总体得分提高了2.54分,总体表现更进一步。

100余项指标科学反映优化成效
营商环境指数总体表现更进一步
构建科学完善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21年,成都高新区就首次构建了营商环境指数体系,开展营商环境指数编制工作,有效评估、检验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
结合此前连续发布的系列《指数报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成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指数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这也就意味着成都高新区在历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效。
细看这份指数报告,可以发现成都高新区的2023年营商环境指数体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调整。一方面,指标体系创造性地参考了世界银行最新的营商环境指数体系“B-READY”,参照企业准入、经营场所、公共服务设施等10个一级指标设立考评维度;另一方面结合成都市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和高新区六大生态优化提升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对部分二级、三级指标进行了调整或升级。瞄准国际标准的同时,也彰显了本地特色。最终,2023年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体系确定为6个一级指标,共计25个二级指标、108个三级指标,充分体现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前沿性。
6个一级指标涵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融资环境、社会环境”6大维度。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涵盖了绝大部分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指标,与营商环境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目标高度契合,充分反映企业从开办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链条,衡量企业获得感和办事便利度,在整个指标体系中重要程度最高、关联最为紧密,故赋予相对较高的权重,分别为35%、25%。创新环境、融资环境主要衡量一个地区在创新创业、企业融资方面的客观表现,涉及政府政策、要素环境等诸多方面;而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尽管主要衡量存量指标,但却客观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软实力”,是营商环境的侧面展现,故以上四项一级指标均赋予10%的权重。
因此,最终总分由6个一级指标分别按照35%、25%、10%、10%、10%、10%的权重计算得出。
此外,6个一级指标采用加权平均法,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则采用前沿距离法、基准比较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计算。针对部分三级指标,还通过叠加使用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使指数编制更具备科学性、合理性。
对于一级指标,其分数计算方式为: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成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建设情况,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联合第三方智库机构,对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经济发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20多个政府部门,采用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情况,再根据结果赋分计算出政务服务、政府采购、市场监管等指标数据。
经综合分析计算,成都高新区2023年营商环境指数为86.93分,较去年提高了2.54分,总体表现更进一步。具体来看,6个一级指标中,政务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指数稳居前列,分别为91.71、89.86、88.54,市场环境、融资环境和创新环境指数紧随其后。
可以说,成都高新区交出的这张“成绩单”,数据已然足够亮眼。
打造营商环境“高新样板”
政务、法治环境指数提升最为明显
对比前两年的指数报告来看,成都高新区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指数始终位居前列,是6个一级指标中,名副其实的“优等生”。而指数稳步提升的背后,和成都高新区在筑优营商环境过程中,始终将市场主体感受作为“第一标尺”,让服务更主动、更靠前、更精细密不可分。
近期,2023年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评选活动结果正式出炉。成都高新区报送的“创新打造全生命周期楼宇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案例因其具备代表性、创新性,从145个参选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区(市)县典型案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4月,成都高新区将首站“全生命周期楼宇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在“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环球中心内。9月,成都高新法院又牵头先后在茂业中心、东方希望天祥广场、花样年·美年广场设立服务站点。
“法律服务中心”的设立,以服务楼宇经济为切入点,搭建起法治惠企“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咨询、立案、调解、公正、仲裁等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特色化、精准化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服务区域内企业超3000家。同时,依托媒体和自有栏目,线上打造“云上普法空间”,邀请法官、专家学者、律师等人员,开展“以案说法”等普法活动10余次,以优质司法服务助推企业行稳致远。

这一创新之举,在四川省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凤看来,是凝聚多方力量,围绕企业生命各周期阶段性需求,以风险防范为核心、合规经营为导向,构建涉企纠纷梯次化解屏障,为楼宇企业就近提供“一站式”服务,也为成都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高新样板”。
政务服务的主动、高效往往能让企业最有获得感。这点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最为直观。翻阅《行动方案》,极具特色之处,莫过于成都高新区首次提出的“打造四大重点片区专属营商环境”,将成都市首批24个“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之一的“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高新片区)”纳入其中。
为保障产业项目签约后,迅速实现落地、投产,成都高新西区发展建设指挥部组建“指挥部负责同志+部门负责同志+首席服务官”三级协同发力的企业服务“管家团”,常态化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并创新采取“承诺制+容缺审批”办理模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压缩为企业核发“四证”的时间,保障产业项目更好、更快落地。
也正得益于此,为项目建设进度频频按下“加速键”。6月底,综保区B区33亩标准化厂房项目主体施工部分封顶,仅用时7个月6天。9月初,位处高新西区、总投资约10亿元的富巴压力传感器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在一次性拿到“四证”后,仅用时9个月,便实现主体建筑正式封顶,该项目负责人曾直言:“管家团的服务又好又快,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和信心。”

一句话,道出了成都高新区很多企业、群众的共同心声。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在打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方面不遗余力,改革创新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争相涌现——
在全省率先应用企业登记AI智慧辅助审批系统,实现全流程智慧化办理,让企业登记时长由2小时转变为“秒办”;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成都高新区已落实水电气报装一站式联办服务,“水电气讯”可全程电子化办理;
办理建筑许可已实现全程网办,重点项目推行“承诺制+容缺审批”办理模式;
运用人脸识别、大数据、AI分析、区块链等技术,创新打造“一码办成事”,建立个人和企业专属电子空间,生成专属“政务服务二维码”,保存电子证照、历史办件、材料库等数据,实现办事材料免提交和自动复用;
……
全面培育优质创新发展生态
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指数报告》显示,成都高新区今年的6个一级指标较去年相比均有提升,但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创新环境”。
对于这个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言,创新是其最鲜明的“底色”。众多企业、人才纷至沓来,并选择在这座科创高地上落地生根,离不开成都高新区精心培育的优质创新发展生态。

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举办“中试+”生态大会,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五位一体的“中试+”生态理念,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这一创新生态包含高校院所、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器、天使基金、龙头企业五大主体。其中,作为技术研发方的高校院所,提供原创性科技成果供给;中试平台承接优质科技成果并推动成果熟化;专业孵化器、天使基金为成果后续转化提供一站式孵化及投融资服务;龙头企业则为成果最终产业化提供应用场景。让“中试+”生态助力优质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专业、高效转化的同时,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助力区内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面向全球招揽领军人才;升级高端人才服务;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免申即享”试点条款的政策兑现工作并发布拟支持企业名单……成都高新区为培育优质创新生态打出“组合拳”,让科技创新动能更加澎湃奔涌。
一揽子务实举措行之有效,让“近者悦,远者来”化为现实。截至10月中旬,成都高新区汇聚院士26人,国家级、省级人才1100余人,各类人才总量突破80万;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83家;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20家,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家;累计培育上市企业62家,科创板企业10家,位居中西部前列。
善作善成谱新篇,砥砺担当再出发。对于成都高新区来说,《指数报告》既能客观反映区域营商环境当前的建设成效,又能为其提供后续的改善路径,切实做到“增长板、补短板”。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瞄准加快创建世界科技领先园区的目标,成都高新区如今正昂首阔步、奋力前行。(张嘉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