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陈绍军,凉井村村民都会齐刷刷地竖起大拇指,称他是实在人、热心人、领路人。陈绍军,沐川县茨竹乡凉井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沐川县同创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十余年来,他凭着务实进取的精神和致富不忘众乡亲的拳拳桑梓之心,带领村民们叩开了“致富大门”,用心更用情地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誓言。
昔日的“穷山村”
茨竹乡凉井村,坐落于沐川县北大门的山麓之中。大渡河从村子环绕而过。青山与碧水交融,似一幅山川相缪的美丽画卷。凉井村村民便世代生活在这幅画卷中。
然而,凉井村的村民却长期囿于贫困、闭塞、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困扰,生活一直得不到较大改善。直到2010年,大多数村民的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依然得不到保障。村内仅有两条公路,却无法互通,村民到村委会办事甚至需要绕行十几里山路。这时的凉井村,让人看不到致富的希望。留下,即意味着贫穷!所以,村内的年轻人、壮劳力悉数外出务工。留下的村民多是弱劳力,仅可从事传统的种植业。靠天吃饭、入不敷出是常有的事。
变身致富“领头雁”
有人的乡愁是远眺,有人的乡情是实干。
2010年,已在重庆开设公司的陈绍军,偶然回到凉井村,参加村民选举大会。没想到毫无准备的陈绍军却被村民投票推选为村支书。
“挺意外的,没想到我竟然得票这么高。我当时也挺矛盾,一直纠结着去留问题。但是看到老支书和父老乡亲们这么信任我,我还是决定留下。”陈绍军回忆道,这次选举,彻底改变了陈绍军的人生轨迹,也重设了他的角色定位。做上村支书的陈绍军,决心带领村民们改变凉井村一直以来的贫困面貌。
雄心壮志有了,但致富道路却是无比坎坷的。此时的凉井村,既无企业也无产业,想致富谈何容易?
“那个时候没有清晰的规划和思路,完全是一头雾水。但国家政策好,我相信只要肯干,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越变越好。”
2011年,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春风下,凉井村村民们的安全饮水需求得到了解决,村内的两条公路也实现了联通。
2013年,党和国家吹响了“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借力产业扶贫政策,凉井村开始发展规模化种植业。但经过几轮尝试,种植效益均不乐观,村民们的种植激情也日渐减弱。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正好这个时候,国家开始鼓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党员和村‘两委’成员,我必须带头做,这样村民们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为了发挥好“领头雁”作用,2015年,陈绍军带头成立了沐川县同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主导,采取“村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流转村内闲散连片土地850亩,开始了油茶种植。同时吸纳本村村民,全流程参与油茶的种植、田间管理和采收,实现了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探索创新“破困局”
在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陈绍军愈发明显地感受到自身知识不够、眼界不宽的问题。恰逢国家开放大学政策的铺展,陈绍军决定在创业之余再次踏进校园充盈自己。于是迅速加入到了成人教育的大军中。
重拾学生身份的陈绍军,倍加珍惜在开放大学学习的机会,如海绵般“贪婪”地汲取知识,课后更是追着老师请教一个又一个问题。面对这位上进的学生,老师们孜孜不倦地为其答疑解惑,给予耐心指导。
课余时间,陈绍军主动协助老师处理班级各项事务,忙前跑后联络同学,渐渐成为了同学间的“熟面孔”,被同学们亲昵地称呼为“勤务员”大哥。
在开放大学的学习时光,对于陈绍军来说是一个不断积累、夯实、沉淀的过程,他的知识技能得到了提升,眼界得到了开阔,同时还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这些因素让陈绍军拥有了更多的底气去探索创业致富之路。经过两年多的学习,陈绍军将学历提升到了大专,并顺利毕业。
2018年,陈绍军决定改变合作社的发展方向。经过一番考察、讨论和规划,同创合作社的社员们一致同意发展肉牛养殖业,尝试立体养殖,探索种养循环新模式。经过多次调研和多轮协调,充分考虑面积、地势、土质、排污等关键因素后,一座2800平方米的现代畜牧养殖圈舍终于在凉井村建立起来。
为了解决牛长期的养料问题,合作社在原先流转的土地上种起了牧草。但牧草有固定的生长周期,到了冬天,牛的养料依然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同时,牛粪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的污染也让村民们充满忧虑。
“遇万难还须放胆,破困局更需智慧”。经过多轮研讨,同创合作社将目光投到了秸秆回收和有机肥加工上。回收的秸秆可以通过加工做成青贮饲料,同时还解决了全乡秸秆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牛的排泄物可以用作有机肥的原料,再作用到油茶和牧草的种植上。经过一番规划,凉井村“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畜禽粪便-有机肥-种植业”的绿色循环发展链初具雏形。
2020年,在茨竹乡党委、政府的带动下,全乡以同创合作社为中心轴的“秸尽所能”秸秆回收党建联盟正式成立。凉井村以每吨230元的价格在全乡和周边乡镇回收秸秆。同时,建立起来的,还有年加工量超过1000吨的有机肥加工厂。经过几年的探索,凉井村的种养循环成为了辐射整个茨竹乡的特色产业,实现了全乡“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大循环。
产业发展“显成效”
如今,同创合作社经过拓展延伸,升级成为沐川县同创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公司采取“企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与四川杰心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实行统购包销。合作社肉牛存栏350头,青贮饲料年产量4000余吨,合作社年销售额可达800-1000万元,吸纳村剩余劳动力近百人,同时每年给予20余户股东兑现土地入股分红。企业落地、产业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凉井村村民们终于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就业,致富之路越来越平坦,日子越过越红火。
张忠才,原是凉井村的一名贫困户,身患残疾,属村里典型的弱劳动力。随着同创合作社的建立,张忠才通过土地流转有了租金收入,并在合作社务工。每年能领到务工费1万余元,另有合作社土地和资金入股分红5000元。有了稳定的收入,张忠才终于摆脱贫困,日子也有了盼头。
邱兴良、万银枝夫妇,两人年龄均近60岁,同属弱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挣钱。同创合作社雇佣两人参与肉牛喂养、秸秆加工处理等工作,一年给予劳务费七万多元。夫妇俩不用出村便实现了就业,摇身一变“工薪族”。
……
任职村干部十余年来,陈绍军始终兢兢业业,把共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的双重身份叠加在一起,在基层奋力书写着创业故事,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悄然厚重了他的流金岁月。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春光明媚风拂面,人间最美四月天。此时再走进凉井村,层层叠叠的油茶和清幽的牧草镶嵌在青翠的山峦之中。远眺养牛场,梨花在门外簇成朵朵雪浪,一排排的牛儿正在欢快地嚼食,牛场员工们忙碌地来回搬运着秸秆……这些动感的画面,组成了凉井村在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道秀美的风景线。
2023年,在茨竹乡党委、政府和沐川县级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沐川县同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展开养牛场的新一轮扩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将移民纳入辐射范围,将有力地增强移民后扶措施的成效。
而陈绍军,这位基层共产党员干部,也将继续带领合作社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使木本油料、蔬菜和中药材种植产业持续提质增效,将粮、果、蔬菜种植纳入种养循环的尾端,以提升产业规模的驱动影响力,并向全县辐射发展合作社社员,带动更多的百姓共同发展致富,共享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李凤 陈绍军)